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整合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致力于探究人的社会本性,构筑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样态。未来,理解心理学还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携手说明心理学共同推动心理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2.
行为免疫系统理论认为, 为了应对流行病威胁, 人类进化出了一套特殊的行为反应倾向, 包括对疾病线索的警觉、厌恶, 对健康配偶的偏好, 对外群体的排斥, 对集体主义的推崇等。已有研究主要从宏观(群体)和微观(个体)两个水平开展, 虽然有大量研究结果支持该理论, 但也存在不少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发现。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现代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可能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未来研究需克服上述问题, 并进一步拓展该理论的研究内容, 检验理论和相关研究的边界, 探讨行为免疫背后的生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3.
This research attempted to integrate Tajfel's (1978) social identity theory with self-presentational concerns by exploring attributions about perceived group differences in behaviour. As such, it dealt with group-level rather than individual-level attributions, exploring whether bias in making such verbal attributions varied as a function of the interviewer's group identity and the presence of an ingroup audience. Undergraduate men and women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ate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ngroup-favouring and outgroup-favouring explanations for male-typed and female-typed behaviors in a face-to-face interview. A group-serving bias was found for female-typed behaviours, but only when the same-sex audience was absent. A conceptual replication of the experiment was run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cultural basis for the Chinese moderation of favouritism in the audience condition. The group-serving bias was more robust for the American undergraduates, extending across male- and female-typed behaviours and also across audience conditions, It was argued that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ttributional bias appear to reflect the strength of the movement for women's liberation and norms surrounding the avoidance of conflic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74.
This study explored how group members perceived a fellow group member who made either group-serving or group-effacing attributions following success or failure. Forty male undergraduates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co-operated in pairs with a confederate on a demanding group task. After learning that their group's performance had exceeded or failed to meet a standard, the subjects heard their confederate-partner make group-effacing or group-serving attributions. As predicted, subjects evaluated the group-serving partners more highly (p < 0.05). Preference for group-enhancing members was discussed as a pancultural response arising from the interdependence of group members. Give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ategorization, group members rise or fall together and are therefore socialized to support their group.  相似文献   
175.
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万明钢  王鉴 《心理学报》1997,30(3):294-300
以藏、汉杂居地区的藏族成年人为对象,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双语人对母语、汉语以及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的态度。结果表明,双语人对母语的态度中情感因素起重要作用,有强烈的保持自己母语的愿望;双语人对汉语的态度更多地含有理性的或认知的成份,对学习汉语持积极的态度;双语人在家庭和本民族成员中主要使用母语,如果谈话者使用母语,而对方用汉语回答,或对方讲掺杂着汉语的混杂母语,大多数双语人对此都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76.
北京农村4-6岁幼儿性格发展与家庭教育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国彬  范存仁 《心理科学》1993,16(6):333-337,368
本文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农村4—6岁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要求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分别对儿童的性格特点评分,并要求家长对家庭教育方式评分。结果表明,儿童的一些优良性格品质与父母的某些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在调查的性格特征上,没有发现独生与非独生予女之间有明显差别;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评分之间有高度相关,说明本调查信度是高的。  相似文献   
177.
通过两个实验检验空间距离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实验一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影响他们对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的偏好。实验二中,两种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交互作用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使他们在两产品之间空间距离远时比近时更偏好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距离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是不同的。强调两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远,会影响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对不可匹配属性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8.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个体从自己的母体文化进入陌生的异文化后,一方面面临着民族认同的困境,另一方面面临着文化适应的考验,同时还面临着心理疏离感的困扰。本研究以285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结果表明:(1)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消极的民族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等三方面。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汉族朋友的数量、父母的民族身份、学习汉语的时间以及汉族的接受性等可以预测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2)民族认同的不同成分与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消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同自我分离感之间相关并不显著;而主流文化认同和积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自我分离感之间的相关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9.
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对汉族和回族高中生的生涯发展特点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说,高中生对升学的价值评价特别高,80%以上都把继续深造作为毕业后的第一打算,高中生的生涯自我效能也比较高。(2)总的来说,高中生生涯信念、生涯自我效能、生涯规划都不存在性别差异。(3)高中生生涯信念不存在民族差异,生涯自我效能、生涯规划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80.
Book Review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Colleen Ward, Stephen Bochner and Adrian Furnham (eds.), The Psychology of Culture Shock , second e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