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2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已有研究表明,与个体主义文化相比,集体主义文化易引发整体加工方式。但是,文化不仅可以按照东西方文化划分为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还可以依据个体的文化经验划分为多元文化和单一文化。那么,与单一文化经验相比,多元文化经验,尤其是最常见的双文化经验是否也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呢?在两个实验中,我们将被试分为两组,让其中一组被试暴露在双文化情境下,另外一组被试暴露在单一文化情境下。然后让这两组被试要么寻找两段视频间的相似点或者差异点(实验1),要么回忆与老年人刻板印象一致或不一致的信息(实验2)。结果发现,与暴露在单一文化情境下相比,暴露在双文化情境下的被试倾向于寻找事物间的相似点(实验1),并且不易形成刻板印象(实验2)。这表明,双文化经验有利于整体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82.
路径整合是指巡航者对与自身运动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来完成巡航任务的过程。这些与自身运动有关的信息可以是内源性的,如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动作指令的信息;也可以是外源性的,如视觉流。路径整合在许多物种中存在。人类路径整合的行为实验表明,以自我为参照系的空间表征和以环境为参照系的空间表征都有可能支持路径整合。神经科学的研究则表明,海马、内嗅皮层等内侧颞叶区域和以楔前叶等顶叶区域都与人类路径整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3.
牟兵兵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14,46(11):1603-1612
干扰项预习效应是视觉搜索的试次间效应, 反映了过去不成功的搜索经验对注意的抑制。本研究中, 被试对情绪材料进行视觉搜索时, 同一个画面中的刺激的情绪效价可能一致, 也可能存在一个效价与众不同的靶子。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找到该靶子, 并对它的非情绪特征进行辨别反应。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 分别采用情绪面孔的照片、情绪性动物图片、情绪性动物示意图, 均发现了情绪干扰项预习效应。也就是说, 当先呈现无靶子的试次再呈现有靶子的试次, 且有靶子的试次中干扰项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的刺激的效价一致时, 被试的反应要比靶子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刺激效价一致时更快。这些结果表明, 选择性注意系统可以利用以往的情绪信息引导注意的分配, 使当前注意偏离那些曾经搜索过但没有找到靶子的情绪特征, 而且这些情绪信息可能是由人脸表达的, 也可能是由于人以外的因素表达的。这些结果体现了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 尤其是个体对情绪的已有经验对视觉选择注意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4.
185.
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明钢  王鉴 《心理学报》1997,30(3):294-300
以藏、汉杂居地区的藏族成年人为对象,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双语人对母语、汉语以及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的态度。结果表明,双语人对母语的态度中情感因素起重要作用,有强烈的保持自己母语的愿望;双语人对汉语的态度更多地含有理性的或认知的成份,对学习汉语持积极的态度;双语人在家庭和本民族成员中主要使用母语,如果谈话者使用母语,而对方用汉语回答,或对方讲掺杂着汉语的混杂母语,大多数双语人对此都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86.
The number of only children in China has increased rapidly since the late 1970s, wh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dvocated the “one-child-per-family” policy. This increase has caused much public concern about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young generation. In this study the behavioral traits of Chinese, urban, only children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rticipants were 444 children with siblings and 473 only children from Grades 1, 3, and 5 in Beijing primary schools. An inventory consisting of 27 items covering three behavioral traits was developed. The children were rated on the inventory by the principal teacher of the class.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ree main factor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attitude toward manual labor. The only children exceeded the sibling children 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only children and sibling children on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attitude toward manual labor.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evident; girls consistently received higher ratings 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The possible underlying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7.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源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源量表。方法:在访谈、开放式问卷和文献综述基础上,初步编制量表题目,对预试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修订成正式量表,再对结果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辅导员职业压力源可归为发展保障、工作负荷、社会支持、管理体制、成就动机、工作难度6个维度,总解释率为64.26%,量表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895和0.774,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指标良好。结论:该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8.
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跨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明钢  种媛 《心理科学》2004,27(2):431-433
著名的Sapir-Whorf假设提出几十年了,引起了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也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回顾了该假设提出以来,心理学家围绕语言与思维、语言结构与认知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为文化要素的语言与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在不同领域都有新的进展,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否因不同的语言而有所不同,还应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9.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gram of brief, universal, positive psychology-based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targeted behaviors that enhance family relationships, developed and delivered to over 1500 participants using a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he cluster-randomized design combined interventions based on one of three themes (gratitude, hope, or open-mindedness) in one of two structures (intervention, or intervention with planning). The latter structure supplemented with materials and exercises derived from the 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 Planning was more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attitude and intention to perform behaviors, frequency of the targeted behaviors, and family health and happiness (Cohen’s ds: 0.10–0.16, p < 0.05), particularly in the theme targeting open-mindedness. Qualitative data supported effectiveness. This project was a first effort to develop a large-scale preven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an understudied culture with the goal of maximizing acceptability and utilization by involving community stakeholders in every stage of the design.  相似文献   
190.
错误记忆的无意识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表明,错误记忆十分顽固,一经产生便难以消退,即使是在严格的有意识控制之下,比如预先警告条件下等。这就引起研究者对错误记忆中无意识机制的探讨。本文以错误记忆的这一顽固性特征为切人点,结合多种形式错误记忆的研究成果,尝试剖析错误记忆发生过程中无意识的作用机制,并对近年来兴起的错误记忆无意识机制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