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46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PTSD可以直接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降低存在意义感进而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提高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PTG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分别通过提高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以汶川地震8.5年后极重灾区的1153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的依恋、认知重评、表达抑制、PTSD和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依恋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直接正向预测PTG;青少年的依恋可以通过认知重评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表达抑制负向预测PTSD,却不能通过表达抑制预测PTG。  相似文献   
73.
元刻板印象威胁是指消极元刻板印象所导致的群体成员的一种社会心理困境和认知不平衡状态,会诱发压力和害怕体验,进而损害其行为表现。基于群际焦虑模型,本研究拟考查元刻板印象、群际焦虑、自尊等因素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具体为贫困大学生消极元刻板印象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及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自尊的调节作用。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158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操控指导语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威胁组(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组)和无威胁组(元刻板印象未激活组)。结果如下:(1)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组,群际关系水平显著低于无威胁组;(2)群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威胁与群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自尊在前半路径(元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间)和后半路径(群际焦虑与群际关系间)均起调节作用。结论:激活贫困大学生消极元刻板印象会对群际关系产生威胁效应。  相似文献   
74.
2~3.5岁是婴儿成长到幼儿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也是儿童执行功能及言语能力的发展萌芽期。研究通过测查北京市81名2~3.5岁儿童在固定盒子任务、搭积木任务、A非B任务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上的表现,探究了该年龄段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特点、各成分间的内部关系、以及言语能力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3.5岁期间,除认知灵活性外,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均快速发展,其中,2.5岁前后是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的重要发展时期;(2)在2~3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之间相关密切,在3~3.5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相关密切,3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内部成分关系的重要发展转折期;(3)在2~3.5岁期间,儿童言语能力呈现快速发展,并且言语能力对该年龄段执行功能各成分间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言语能力的儿童在执行功能各成分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5.
要发挥SCI论文促进学科建设与医院发展的作用,关键是在医院管理中如何发挥SCI效应。SCI效应是指医院通过对发表SCI论文的指引、评价、激励等机制,在专业人员、学术团队及医院管理中引起的反应和产生的效果。SCI效应分为良性SCI效应、有限正性SCI效应、负性SCI效应和恶劣SCI效应四种。医院发展需要发挥良性SCI效应,通过建立以医疗、教学、科研综合要素为基础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医院形成良性SCI效应。  相似文献   
76.
以自我参照加工任务为范式,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自我参照加工中符合判断和不符合判断加工的时间进程和大脑神经机制。结果发现,自我参照加工在时间上可以概括分为三个阶段:注意分配阶段N1(80~150 ms)波幅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语义整合阶段N2(250~450 ms)波幅和潜伏期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评价判断阶段P3(450~700 ms)波幅和潜伏期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从我们选择的大脑兴趣区激活水平上分析发现,自我信息在大脑中的激活似乎是一个由右及左,由后及前再及后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丰富了自我参照加工的已有结果,并且对未来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7.
应用情绪版本的外部线索任务,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考试焦虑的产生是由负性刺激的警觉还是脱离困难导致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这种注意偏向(警觉与脱离成分)发生的具体时间进程。行为实验结果发现,相比起低考试焦虑个体,高考试焦虑个体对考试相关威胁刺激存在注意脱离困难。脑电实验结果中,P1成分揭示高考试焦虑者对考试相关和无关威胁线索后靶刺激的注意处理削弱;考试相关威胁线索后靶刺激诱发的P300对于高、低考试焦虑者具有临床鉴别的潜力。  相似文献   
78.
We conducted three studies to investigate indulgent choice in settings with and without impression management by public–private manipulation with evaluation. Study 1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were less indulgent under public scrutiny due to the employment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Study 2 focused on the impression management context to test the moderate effect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two impression managed contexts. Study 3 focused on context without impression management to test the moderate effects of self‐awareness on choices. We found that depending on differences in primed personality, individuals tended to make choices other than those they favoured privately when anticipating that others might form impressions of them based on the decisions made. The findings of all three studies support our basic prediction that people are less indulgent under impression management and suggest that people tend to manage their impression by eating healthier (less indulgently) in public.  相似文献   
79.
<易传>提出"保合太和,乃利贞"的光辉哲学命题,揭示了社会和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求创造和平的社会环境促进并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易传>哲学还包涵着"以财聚人"的人本主义经济思想,与以追求利润为旨归的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80.
This paper studies changes of standard errors (SE) of the normal-distribution-based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s (MLE) for confirmatory factor models as model parameters vary. Using logical analysis, simplified formulas and numerical verification, monoton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s and factor loadings as well as unique variances are found. Conditions under which monotonic relationships do not exist are also identified. Such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allow researc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blem when significant factor loading estimates are expected but not obtained, and vice versa. What will affect the likelihood for Heywood cases (negative unique variance estimates) is also explicit through these relationships. Empirical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are discussed using the obtained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