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0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无效治疗--医者的困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无效治疗的争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由于各自的利益和出发点不同,社会各方对无效治疗的观察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就无效治疗的概念、判定及无效治疗实施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解决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2.
突破现代理性之限——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伦理以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相处为目的,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主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现象,而其深层原因则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理性的产生,所以,真正的生态伦理就必须从思维方式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73.
本通过考察善与德性概念的意义变迁,揭示柏拉图的知识道德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的“行动伦理学”的内在区别和联系,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善与德性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7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承认并尊重国家差异、实践特征更加明显以及更加注重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主张就其本质来看是一致的,前者是实现后者的过渡性目标,后者是践行前者的总体价值导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联合的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经之路,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自由人联合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亦将在世界历史的前进过程中逐渐取代狭隘的民族和区域意识,成为实现自由人的和谐、自由、整体性发展的真正共同体。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讨生活事件、自尊、反刍思维和初中生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68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生活事件与初中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2)自尊和反刍思维在生活事件和初中生抑郁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生活事件不仅是触发初中生抑郁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且生活事件还会通过影响自尊和经由反刍思维对初中生抑郁产生间接作用。因此,减少和避免生活事件对初中生心理的冲击,增强其自尊水平,调整其负性认知方式是改善和预防初中生抑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以及所关注变量自回归效应的情况下,探讨默读流畅性在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默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随时间均有显著发展;(2)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上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上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而二年级上学期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下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默读流畅性在早期语素意识与之后的阅读理解中发挥跨时间点的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随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77.
作为跨学科的研究构念, “韧性” (resilience)呈现出心理和系统两条独立的发展轨迹。基于心理路径和系统路径, 本文系统梳理了韧性在组织不同层面的类型特质、影响因素及测量, 依托资源保护理论, 以保护性资源的建构为主线勾勒出韧性在组织不同层面的产生路径, 并据此提出相关干预策略。未来研究可尝试探究积极事件对韧性的诱发机理以及跨层面韧性之间的促进作用, 并基于心理和系统两条发展脉络开展本土化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8.
喙内侧被盖核(RMTg)位于腹侧被盖区(VTA)的尾部, 富含抑制性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RMTg是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一个综合调节器.它的GABA能神经元接受外侧缰核(LHb)的输入, 然后投射到VTA多巴胺能神经元, 进而抑制多巴胺的释放.这三个脑区是奖赏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RMTg在阿片类物质激活的奖赏环路中尤为重要.阿片类物质主要通过抑制RMTg GABA能神经元使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去抑制, 进而激活奖赏系统.因此, RMTg有望成为治疗药物成瘾(尤其是阿片成瘾)的一个重要靶点.此外, 胆碱类物质作用于RMTg的毒蕈碱受体能够抑制阿片类物质诱导的奖赏效应.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RMTg调控的负性奖赏环路, 这对弱化觅药动机,促进消退和戒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廖嘉俊  李红  吴寅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607-1621
睾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 主要的雄性激素之一。在神经科学与神经内分泌学领域中, 早期研究发现睾酮会对人类的攻击性、社会交往、冲动性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后来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睾酮与决策之间的关系, 包括社会性决策的信任、合作、利他与竞争方面以及经济性决策的风险决策。多项研究显示, 睾酮的水平与经济性决策中的风险寻求行为呈正相关关系; 在社会性决策领域中, 高睾酮水平的个体会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支配性和公平性行为, 同时表现出更低的人际信任。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也存在难以重复验证的现象, 需要更多的研究探寻可能影响睾酮与决策的其他因素。未来对睾酮与决策的研究可以关注睾酮与消费决策领域、探寻青少年睾酮水平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80.
拟人化是将人类特征、动机、意向或心理状态赋予非人对象的心理过程或者个体差异。拟人化的产生受到激发主体知识、效能动机和社会动机的影响,现有研究包括对自然、超自然、动物、机器、品牌和产品等的拟人化。对自然的拟人化能够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对动物、机器、品牌和产品的拟人化则形式多样、后果复杂。未来研究的焦点可能在人-机器人交互以及拟人化与可爱的关系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