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3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对话和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其医学解释学的基本观点。伽达默尔指出了技术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局限性,并认为医学是一种治疗艺术,其目标是病人整体生活的美好,而不仅仅是治疗局部的疾病。在这种观念下,治疗过程被其视为一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解释性对话,目的是通过对话为病人健康提供服务的解释,而这种对话则是医生和病人的两种不同生活世界的融合。伽达默尔的医学解释学虽然同样面临着主体间性困难,但有助于反思现代医学的技术理性困境,并揭示一种医学帮助人寻求善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732.

英国产科医生格兰特•迪克-瑞德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自然分娩理念,认为女性对分娩的恐惧会导致子宫肌肉紧张进而引起产痛,可以通过分娩教育予以解除。自然分娩产生了诸多影响与争议,医学界对其在产科实践中的价值尚存疑虑;女性苦于分娩的日益去人性化,主动尝试自然分娩;女性主义者意识到其背后仍然是根深蒂固的父权制观念。追溯自然分娩理念的提出与实践过程,探讨医学技术、性别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在医学技术对正常生命的干预过程中,自然分娩代表着对医学“照护与关怀”这一古老价值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733.

为了解国内外助人者替代性创伤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运用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信息挖掘与梳理。结果显示,当前国内外热点主题多聚焦于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干预机制及各类助人者的替代性创伤,新冠疫情下助人者的替代性创伤是国内外近期共有的研究前沿。国外替代性创伤研究起步早,研究对象覆盖广泛,研究方法多元化,注重对替代性创伤的概念、机制,助人者替代性创伤体验等进行研究。而国内相关研究数量较少,重点关注特定情境下助人者的替代性创伤。

  相似文献   
734.

福柯运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绘制了医学“祛主体性”谱系,从古典医学的构型中人是不存在的,再到现代临床医学知识型将主体客体化,证实人的有限性,深度剖析主体是由各种关系所建构,揭示了近代西方哲学中将人作为知识源头的先验主体,价值承载的自由主体是不存在的。当想象福柯是否会像拉康那样将主体性理论釜底抽薪的时候,他却吊诡地杀了个回马枪,重新回到古希腊罗马伦理学,开启了拯救主体的行动,完成了从主体解构再到主体重构的华丽转身。同时也为“祛主体性”的医学如何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开辟了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735.
医学伦理委员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自身的使命:确保涉及人体试验研究的"科学"、"伦理"和"监管"。但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伦理审查委员会将程序的正义简单地理解为是不是采用了标准化的审查流程, 是否通过了国外所谓权威机构的认证, 这导致伦理审查并没有遵循一个正当的程序进行, 使其在公平性、公正性等诸多方面受到质疑。因此, 为维护受试者的核心权益, 确保涉及人体试验的医学研究有序进行, 建立正当的程序并在伦理审查过程中实现程序正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6.
以全球知名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为代表的学术评价工具在中国受到了很多学者的质疑,从而引发了关于SCI与学术评价的论战。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应当首先解决的几个问题是,我们是不是需要SCI?SCI是否适合中国的科研现实?SCI的引入对我国科研质量是否有所改善?什么能够取代SCI?这些问题的分析除了依靠逻辑推演外,更应依靠我国发表SCI论文的相关统计数据等实证资料。解决我国当前学术评价问题应从体制机制入手,把学术成果的定性评价与SCI的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着力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推动我国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737.
当个体知觉到环境中存在威胁时,就会自动地引发个体的应激反应。而长期的应激会使个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大量的研究发现肯定自我价值可以缓冲由应激引发的负面情绪和身体反应。本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肯定自我价值是否可以降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引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反应。220名被试被随机分配到自我价值肯定任务组或控制任务组,被试在干预前(2月2日)和一个星期后(2月9日)完成焦虑和抑郁测量。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在一周后比前测时表现出更严重的焦虑情绪,自我价值肯定组在前测和一周后在焦虑情绪上没有显著的变化,这一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年收入后仍然存在。这些结果表明简短的(约10分钟)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可以帮助个体缓冲疫情引发的焦虑情绪反应。这一发现对于从社会心理的视角进行疫情防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738.
栾墨  吴霜  李虹 《心理学报》2020,52(10):1178-1188
该研究探讨了预期交流对创造力的影响,以及解释水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采用结构性想象任务探讨预期交流是否影响创造力。结果表明,相较于没有预期交流,预期交流条件下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实验2采取了创意产生任务,并探讨了解释水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当完成抽象的、高解释水平任务时,相较于无预期交流,预期交流条件下个体在新奇性和变通性两个维度上表现出了更高的创造力;当完成具体的、低解释水平任务时,预期交流的效应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只有当创造力任务要求高解释水平的抽象思维时,预期交流才能促进创造力的发挥。总结而言,本研究在过往对于交流与创造力以及解释水平与创造力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对于抽象创造力任务,虽然真正的信息交流尚未发生,但仅仅对于交流的预期就会提高创造力水平。  相似文献   
739.
刘金婷  蔡强  王若菡  吴寅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80-1492
催产素被喻为爱的荷尔蒙和亲密荷尔蒙。研究者对它的兴趣由其对分娩和哺乳的促进作用转向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催产素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尿液、血液、脑脊液测量法, 鼻腔喷入法和基因型分析法。催产素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包括社会关系、社会性决策、社会性信息加工、社会性记忆、焦虑等方面。研究者正尝试将催产素应用于孤独症、社交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上。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催产素的临床应用、负面作用和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40.
黄敏儿  吴钟琦  唐淦琦 《心理学报》2010,42(12):1175-1189
研究采用问卷法, 抽取服务行业员工样本357份, 探讨人格特质(QZPS)、情绪劳动策略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 在QZPS中, 善良预测较少的表层动作, 较多的自动调节; 才干预测较多的深层加工; 行事风格预测较多自动调节; 情绪性预测较少的深层加工; 他人指向预测较少的表层调节, 较多的自动调节; 自我指向预测较多的深层调节; 事物指向预测较多的自动调节和深层加工, 较少的表层动作。(2) 表层劳动预测较差的心理健康, 深层劳动和自动调节预测较好的心理健康。(3) 表层动作在善良、他人指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 深层加工在情绪性、才干、自我指向、事物指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自动调节在善良、行事风格、事物指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4) 外向性可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研究显示, 外向性、善良、才干、行事风格、他人指向、自我指向、事物指向等QZPS特质高分者都比较容易适应服务行业, “情绪性”高分者从事服务行业工作将有较大的心理健康代价。另外, 从深层调节和自动调节角度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职业心理咨询及自我调节, 可增强员工对服务工作的适应性, 并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