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0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31.
With the recent rise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s, SSK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feminist approaches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new perspective is gradually coming into being, holding that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s opportunity. Opportunistic features in solar neutrino experiments, Opportunistic features of complexity studies emerging from economic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sects’ flight can prove the above perspective from different angels. It is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s opportunity, a problem, or an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732.
个人认识论理论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认识论是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它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及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该文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个人认识论研究中相关理论,其中包括个人认识论的各发展模型,多维度的认识论信念系统模型以及认识论“理论”的观点和认识论资源的观点。最后,该文指出个人认识论的未来研究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提出更整合的理论,并解决有关个人认识论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733.
政治与关系视角的员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军  宋继文  吴隆增 《心理学报》2008,40(2):201-209
通过对16家制造型企业中的343个员工、662个同事及343个直接领导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文章探讨了员工的组织政治技能、政治知觉,以及他们与直接上司的关系对于员工职业发展的关系。多层线性分析模型(HLM)结果表明:员工的政治技能有助于促进其与领导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guanxi),并籍此积极影响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员工-领导关系是政治技能与职业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另外,组织政治知觉影响政治技能对领导关系的作用,在政治氛围浓重的组织中,员工-领导关系更易受到员工政治技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4.
推进代际公正 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公正社会。代际公正理念强调对于每一代人(包括老年人)基本贡献的肯定和尊严的维护。在现阶段,公正对待老年人的问题正逐渐凸现,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否实现。为此,除了社会的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外,还必须继续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社区乃至每一个家庭中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以代际和谐、家庭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35.
为了探讨高中生亲子沟通质量对情绪性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实验一采用亲子沟通量表,筛选出亲子沟通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被试参加点探测任务,要求被试迅速判断情绪性图片出现后呈现的圆点的位置。实验为2(组别:高亲子沟通组、低亲子沟通组)×2(情绪类型:负性和正性)×2(探测点位置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负性和正性刺激的不一致条件反应时均显著短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实验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记录了情绪性图片诱发的信号反应。结果发现,亲子沟通高分组对负性刺激所诱发的注意指向和集中(P2成分)及选择和巩固(P3成分)显著高于低分组。以上结果表明,亲子沟通较好,在注意早期定向和选择中会对负性情绪刺激产生注意偏向。亲子沟通较差,则对情绪性的刺激没有明显的偏向性,类似于“漠不关心”的状态。  相似文献   
736.
This article documents the neglect of love in many contemporary emotion theories, despite its prominence in the lay psychology of emotion. We argue that love should be considered a basic emotion, like anger, sadness, happiness, and fear. We discuss the criteria that various theorists use to distinguish basic from nonbasic emotions, and we marshal arguments and evidence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suggesting that love fits the criteria for basicness. We conclude that a number of controversies over the status of love can be resolved b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momentary surge form of love, a basic emotion having properties similar to joy, sadness, fear, etc., and relational love, a bond that develops between people, associated with states that include not only surge love, but many other emotions such as distress and anxiety. Finally, we suggest that “love” is the broad, everyday name for emotions related to three interrelated behavioral systems discussed by Bowlby (1979): attachment, caregiving, and sex.  相似文献   
737.
就人类脑电图研究言,思維(心算)与脑电图的相关一直是許多研究者注意的一个問題。从生理心理(或精神生理)角度来看,有关大脑輸入(感觉)或輸出(运动)的知識比較丰富,但中枢过程的知識事实上尚頗空虛。例如思維等复杂意識活动的机能定位問題,自勃洛卡(Broca)后百年間始終意見分歧,截止目前仍然是一个国际間热烈爭論  相似文献   
738.
4岁至7岁学龄前儿童脑电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儿童的生长与发展虽然基本上是連續的与逐漸的,但有时加速,有时減速,并不是直綫的与等速的。許多作者(Courtis 1937、1948、Thorpe和Cruze 1956、Watson和Lowrey 1958等)都指出,自嬰孩发展至成人可能存在若干显然加速的时期,因而形成发展的周期或閉环。从心理、生理与解剖等多方面来綜合探討上述周期或閉环,无疑是儿童发展分期的重要客观基础。就嬰孩至7岁这个  相似文献   
739.
一 儿童在入学后,經过教学的影响,不但逐漸掌握了一些知識,而且在掌握方式上也发生着变化,这点在思維活动的特点上表現得特别明显。在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感性认識,如果說感性认識也包合着低級思維,即所謂具体的、形象的思維,那么到学龄期,儿童开始能从对事物的外部現象的认識逐漸过渡到对事物內部联系的认識,即所謂抽象的、邏輯的思維。这一变化影响着儿童整个心理活动,使之发生一些质变。儿童  相似文献   
740.
算法常用于决策, 但相较于由人类做出的决策, 即便内容相同, 算法决策更容易引起个体反应的分化, 此即算法决策趋避。趋近指个体认为算法的决策比人类的更加公平、含有更少的偏见和歧视、也更能信任和接受, 回避则与之相反。算法决策趋避的过程动机理论用以解释趋避现象, 归纳了人与算法交互所经历的原初行为互动、建立类社会关系和形成身份认同三个阶段, 阐述了各阶段中认知、关系和存在三种动机引发个体的趋避反应。未来研究可着眼于人性化知觉、群际感知对算法决策趋避的影响, 并以更社会性的视角来探究算法决策趋避的逆转过程和其他可能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