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available concerning psychopathic traits in Asian adolescents; a lack of a suitable measurement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psychopathy in Asian societies may account for this. This study aimed to validate a widely used scale in the West — the Antisocial Process Screening Device (APSD) — in Singaporean school-based and at-risk adolescents. Using an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and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two-factor (i.e., grandiose-manipulative/impulsive traits and callous-unemotional traits) and three-factor (i.e., grandiose-manipulative traits, impulsivity, and callous-unemotional traits) models of the APSD in 1027 school-based and 113 at-risk adolescents. School samples are adolescents from three secondary schools, while at-risk samples are adolescents who manifest different types of delinquent behaviors and are either placed in more structured settings or need closer supervision although they have not violated the law. Gender invariance was further tested in the school-based sample by conducting a multigroup CFA.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of the APSD was also investigated in the school-based sample. For the school-based adolescents, the APSD revealed that the three-factor model provided a superior fit over the two-factor model and the factorial invariance across gender.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APSD and aggression and delinquency support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of the APSD. As for the at-risk adolescents, both the two- and three-factor models were acceptable, but the two-factor model was preferred as it was parsimonious and it aligned with the conceptua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pathic traits.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PSD is a reliable and soun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psychopathic traits in Asian school-based and at-risk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32.
以397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流动儿童消极学业情绪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学业情绪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高于对基本能力感的预测作用,其中有恼火、羞愧、无助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认知重评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对恼火、沮丧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而表达抑制对无助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2)流动儿童学业情绪中除恼火外,焦虑、羞愧、厌倦、无助、沮丧和心烦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均显著。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均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与羞愧、厌倦、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表达抑制与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3.
目前形势下临床教学问题的探讨与改革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当前医疗大环境的改变,社会评价的影响及病人的维权、自我保护意识等使临床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变革,注重病历的书写,基本功的培训,语言能力的指导和改变查房的方式,以完成培养新一代合格医生的任务.  相似文献   
34.
《太玄》是一部"谤书"--"刺莽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来,不少学者提出刺莽说,认为<太玄>是一部讥刺新莽的著作.但这些学者的方法,都是从<太玄>中找出只言片语,比附西汉末年的事实以成其说.对于其论据何以成立,缺乏进一步论证,其主张遂多不能成立.本文结合西汉末年盛行的五德终始之说,以<太玄>传文为根据,认为<太玄>确实是刺莽之作,刺莽说的成立,在<太玄>中可以找到内证,并结合<剧秦美新>、<解嘲>、<法言>等文章,对此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35.
脓毒症及其治疗策略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症是各种严重创伤、烧伤、缺氧、再灌注损伤及外科大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病死率仍高达50%以上.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现行治疗措施的反思有助于改善其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36.
特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特区886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7.
应用Markov模型进行临床决策分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型进行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日益增多,Markov模型就是近年来用于临床决策分析的一种.它优于传统的决策树分析方法,能应用于疾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筛查试验的评价、疾病治疗结局预测、纵向生命质量资料分析等多个方面.Markov模型用于临床决策分析,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体现了认识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38.
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施行.预计将引起医疗纠纷诉讼大量增加,且多以医疗侵权为诉因,医疗机构的赔偿费用也会大幅上升.医疗行业应从减少医疗过失,改善医患关系,完善医疗事故鉴定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39.
《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结构的探索及修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浙江省8个城市的6所高中和6所初中,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初一到高三600名学生,用修改后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了测查,着重检验该测验的结构。结果发现,因素分析所获取的因素与原测验相一致,但对原测验的项目进行了一些删减。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以及内部一致性系数显示,修改后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其效度也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
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际冲突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该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现况,探讨不同背景变量的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的差异情形,以及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根据研究所得提出结论与建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