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3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温红博  郭永兴  莫雷 《心理学报》2008,40(5):531-542
采用标准-匹配的实验程序,操纵刺激材料的空间整合性和知觉的整体性水平,探讨逐个呈现刺激材料时影响被试类别建构策略的根本原因。报告了3个实验,结果证明:逐个呈现并不一定会导致被试倾向于家族相似性归类;刺激材料的空间整合性不一定会影响被试的类别建构策略,空间整合和空间分离都可能出现家族相似性和单维归类倾向;刺激材料的整体性知觉水平对类别建构影响明显:知觉为分离则倾向于家族相似性分类;知觉为整体则倾向于单维分类。被试在实验可能采用分析性策略,然而材料的整体性知觉影响了分析的侧重点,从而对类别建构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2.
论述了在全民健康背景下医学教育思想的转变;提出了重新设计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计划、培齐模式、教学方法的思路和做法;从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3.
"恩"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的本质是仁慈、爱,恩惠形成于人类之爱."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意,源于人类的基本需要."爱"分为"爱己"和"爱人",基于二者之上的恩德也就相应地分为感恩道德和施恩道德."感恩"是对"他爱"的道德回应,"施恩"是"爱人"的道德自觉.前者体现的是"恩"的道德责任,后者则是"恩"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24.
不论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六经”及其“注”本身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题。陆九渊积极评价唐代《春秋》学的发展,要求区分实理与行事,“知本”明理是治学的根本所在。“先立乎其大”的“大”并不与心划等号,它其实是指心中所具之理。陆九渊《春秋讲义》的中心在“讲”义。义或礼义作为“中国”的标志,体现了华夏优越感和民族自信心。“实理实说”,孔子修《春秋》是包括匡扶正义的霸业在内的。但在华夏内部,则重在君臣大义与维护它的礼制制度。陆九渊不满于汉儒天人感应论走向歧途的牵强附会,但更在意人们对天人感应神圣性的疏忽和懈怠。他要求从宇宙论的根源去看待灾异,而这根源实乃发明圣人之心而来,最后则落实到君王救助灾异的主体职责上。  相似文献   
225.
温芳芳  马书瀚  叶含雪  齐玥  佐斌 《心理学报》2020,52(9):1087-1104
在因防控COVID-19疫情武汉"封城"后的一个半月内,对全国34个省(区市)4833名民众的风险认知与焦虑进行了当事人视角和旁观者视角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当事人视角时,不同程度疫情地区民众的风险认知和焦虑存在类似"涟漪效应"的趋势,疫情严重地区大于其他地区;(2)基于旁观者视角,民众对武汉居民的焦虑和对所需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生数量的评估存在"心理台风眼效应";(3)基于旁观者视角,在风险认知上,低风险地区民众对武汉居民的评估显著低于高、中高及中风险地区的评估,部分支持"涟漪效应";研究还发现了"边缘带效应"和"心理可控阈限"的存在。本研究一方面为"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的"当事人与旁观者"视角知觉差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直接证据,另一方面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226.
框架效应是指框架的改变导致个体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偏好转变的现象。Tversky和Kahneman的系列研究证实框架效应普遍存在,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 众多研究者发现个体特征会影响框架效应的稳定性, 这些个体特征主要包括人格、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年龄和性别等。我们将来应该进一步从认知和情绪的角度, 全面研究框架效应个体差异的心理机制, 构建动态、综合的框架效应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27.
浅谈中医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了传统中医学研究中整体观念、哲学思维、宏观观察的思维模式及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存在性、惟一性及稳定性等问题,指出了要克服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法走中医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28.
作为当代西方道德伦理学家的麦金太尔,一直以来都关注着社会伦理道德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本文正是对其在道德危机领域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对其关于当今全球性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重建进行了归纳与概括,  相似文献   
229.
佛教信仰的主要标帜是制作、礼拜佛塔和佛菩萨像。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印度出现了桑奇大塔等佛教艺术品;公元1世纪顷犍陀罗始作佛菩萨像;公元2—3世纪时马图拉制作的佛菩萨像运往印度各佛教圣地;公元4世纪之后犍陀罗、秣菟罗等地相继出现了文殊塔和文殊像,文殊信仰遍及了印度各地,  相似文献   
230.
准确解码语音中的情绪信息能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此能力对新生儿和婴儿尤其重要, 因为人类刚出生时听觉系统远比视觉系统发育得完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5~7月龄的婴儿能分辨不同情绪种类的语音, 但目前对新生儿的研究还非常少。人类是否在出生时即具有分辨不同种类情绪性语音的能力?新生儿对情绪的加工是否存在正性或负性偏向?本文选用odd-ball范式考察高兴、恐惧、愤怒三种韵律性语音在1~6天龄新生儿大脑中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实验1直接对比三种情绪性条件, 发现新生儿大脑的额区(F3和F4电极点)可以区分情绪性语音的正负性, 正性(高兴)语音诱发的“失匹配反应”幅度明显大于负性(愤怒和恐惧)语音。实验2采用偏差和标准刺激反转的odd-ball范式, 证实了实验1的结果并非源于三种情绪语音物理属性的差异。本文的结果提示, 新生儿大脑可自动辨别正性与负性情绪语音, 但尚不能将愤怒和恐惧两种负性语音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 高兴语音比两种负性语音诱发了更大的失匹配反应, 这一结果首次从神经学层面(电生理指标)为新生儿情绪性语音加工的正性偏向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