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论述了在全民健康背景下医学教育思想的转变;提出了重新设计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计划、培齐模式、教学方法的思路和做法;从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2.
张仲景的个人素养是<伤寒论>理论产生的关键条件,他的仁学理念为其研究医学提供了精神动力,他的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使他构建了理、法、方、药的完整理论体系.东汉末年气候转寒,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瘟疫流行,迫切需要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东汉末年的学术思想也为<伤寒论>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213.
"恩"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的本质是仁慈、爱,恩惠形成于人类之爱."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意,源于人类的基本需要."爱"分为"爱己"和"爱人",基于二者之上的恩德也就相应地分为感恩道德和施恩道德."感恩"是对"他爱"的道德回应,"施恩"是"爱人"的道德自觉.前者体现的是"恩"的道德责任,后者则是"恩"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14.
根据双重认知控制理论,抑制控制分为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为了探索冲动特质青少年究竟在哪个抑制控制成分存在不足,本研究用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选取了高冲动特质和低冲动特质青少年,并记录了他们在完成AX-CPT任务时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显示:与低冲动个体相比,高冲动个体在BX试次(主动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线索辨别力指数上的表现均差于低冲动个体,而在AY试次(反应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探测敏感性指标上的表现与低冲动个体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与低冲动特质青少年相比,高冲动特质青少年的反应性控制保存较好,但主动性控制能力表现出不足。  相似文献   
215.
不论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六经”及其“注”本身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题。陆九渊积极评价唐代《春秋》学的发展,要求区分实理与行事,“知本”明理是治学的根本所在。“先立乎其大”的“大”并不与心划等号,它其实是指心中所具之理。陆九渊《春秋讲义》的中心在“讲”义。义或礼义作为“中国”的标志,体现了华夏优越感和民族自信心。“实理实说”,孔子修《春秋》是包括匡扶正义的霸业在内的。但在华夏内部,则重在君臣大义与维护它的礼制制度。陆九渊不满于汉儒天人感应论走向歧途的牵强附会,但更在意人们对天人感应神圣性的疏忽和懈怠。他要求从宇宙论的根源去看待灾异,而这根源实乃发明圣人之心而来,最后则落实到君王救助灾异的主体职责上。  相似文献   
216.
作为当代西方道德伦理学家的麦金太尔,一直以来都关注着社会伦理道德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本文正是对其在道德危机领域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对其关于当今全球性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重建进行了归纳与概括,  相似文献   
217.
框架效应是指框架的改变导致个体对同一问题的备择方案产生偏好转变的现象。Tversky和Kahneman的系列研究证实框架效应普遍存在,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 众多研究者发现个体特征会影响框架效应的稳定性, 这些个体特征主要包括人格、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年龄和性别等。我们将来应该进一步从认知和情绪的角度, 全面研究框架效应个体差异的心理机制, 构建动态、综合的框架效应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18.
温芳芳  马书瀚  叶含雪  齐玥  佐斌 《心理学报》2020,52(9):1087-1104
在因防控COVID-19疫情武汉"封城"后的一个半月内,对全国34个省(区市)4833名民众的风险认知与焦虑进行了当事人视角和旁观者视角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当事人视角时,不同程度疫情地区民众的风险认知和焦虑存在类似"涟漪效应"的趋势,疫情严重地区大于其他地区;(2)基于旁观者视角,民众对武汉居民的焦虑和对所需心理咨询工作者和医生数量的评估存在"心理台风眼效应";(3)基于旁观者视角,在风险认知上,低风险地区民众对武汉居民的评估显著低于高、中高及中风险地区的评估,部分支持"涟漪效应";研究还发现了"边缘带效应"和"心理可控阈限"的存在。本研究一方面为"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的"当事人与旁观者"视角知觉差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直接证据,另一方面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219.
佛教信仰的主要标帜是制作、礼拜佛塔和佛菩萨像。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印度出现了桑奇大塔等佛教艺术品;公元1世纪顷犍陀罗始作佛菩萨像;公元2—3世纪时马图拉制作的佛菩萨像运往印度各佛教圣地;公元4世纪之后犍陀罗、秣菟罗等地相继出现了文殊塔和文殊像,文殊信仰遍及了印度各地,  相似文献   
220.
该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487名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在性别、宗教信仰、配偶等方面的差异显著,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感在配偶方面的差异显著.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能够显著预测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感.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