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0篇 |
免费 | 395篇 |
国内免费 | 1106篇 |
专业分类
32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193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104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73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99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09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236篇 |
2006年 | 246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5年 | 17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61年 | 5篇 |
1960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预设路径模型(Fixed-links modeling)是在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发展出的用于分析心理学实验数据的统计模型。该类模型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前期理论基础和实验设计,通过预先设定模型中显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因素载荷矩阵实现对显变量方差的拆分。因素载荷矩阵的设定主要基于实验水平与所表征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选取相应函数来表征不同实验水平之间的变化趋势。该模型在表征工作记忆、注意和学习的内部加工过程及揭示不同认知过程的具体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993.
大量运用视觉搜索范式的研究发现,在进化过程中对人类生存具有威胁的蛇会被人们更快地觉察。但已有研究采用动物(蛇)植物(花)配对搜索的方式,而很少直接采用近似的动物配对搜索。本研究选取成人大学生被试,通过视觉搜索范式和眼动追踪,对比了蛇和同为爬行类动物、却不具有进化上威胁性的蜥蜴的视觉搜索过程,以探究蛇的威胁性和动物特征相似性在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蛇和蜥蜴互为目标物和干扰物,发现相对于蛇,被试对蜥蜴的行为反应时更短;首次注视到达时间也更短。实验2-4分别采用黑白和线画刺激、恒定干扰物(花和青蛙)、使用自然背景材料对比蛇和蜥蜴的觉察,发现了一致的结果,即被试对蜥蜴的视觉搜索时间和行为反应时间都要快于蛇。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当两种视觉刺激材料的属性接近时,蛇在进化上的威胁性不一定导致更快的搜索时间,而刺激物的视觉特征对目标物的觉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结合ERP技术、创伤电影范式和改进的工作记忆范式探讨了认知分心的强度对创伤性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 (1)高负荷上的N2波幅显著大于低负荷上的。(2)在低工作记忆负荷上, 创伤负性图引发的LPP波幅显著大于创伤中性图和无关中性图; 而在高工作记忆负荷上, 三类图片引发的LPP波之间差异不再显著。(3)在创伤负性图上高、低负荷工作记忆任务诱发的LPP波差异显著, 且高负荷条件下的LPP波幅显著小于低负荷条件。结果表明, 相比低认知控制, 早期高认知控制对创伤性信息的调节更有效, 支持了认知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995.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 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 通过创建竞争环境, 检验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是否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这一假设。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绪表情(皱眉和笑脸)来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判断被试者自己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的实验任务。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的增强效应。被试不仅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而且在他人指向任务中也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这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并且, 相较他人指向任务, 个体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对称共情。尤其当竞争对手获利时, 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指向自我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96.
通过两个实验, 考察了大学生对60个气味词的基于语义相似性和基于知觉相似性的分类, 并运用多维标度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在语义水平上, 大学生根据发出气味的物体的功能(与食物有关/与食物无关)和语义性质(人造物/自然物)对气味词分类; (2)在表象水平上, 大学生根据气味的感觉情调(气味的愉悦度)和强度(浓度)对气味词分类; (3)气味词具有粗略的语义特征, 原型在气味词概念组织中具有重要作用; (4)男、女大学生对于气味词的分类基本一致, 但在具体项目上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97.
以348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 运用《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教师自我决定动机问卷》与《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探讨了自我决定动机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 (1) 中小学教师自我报告的工作干扰家庭水平高于家庭干扰工作水平;(2)家庭干扰工作、工作干扰家庭与自我决定动机、职业倦怠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自我决定动机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显著, 具体为在家庭干扰工作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工作干扰家庭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以683名男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 = 13.35岁; SD = 0.51), 综合运用传统回归分析和新兴显著性区域检验, 考察了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交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结果表明:当同伴接纳水平较低时, 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抑郁水平表现出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趋势, 当同伴接纳水平较高时, G型基因携带者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 同伴接纳可以显著预测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抑郁, 但对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抑郁无显著预测作用; rs6323多态性与同伴拒绝的交互作用亦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 同伴关系对MAOA基因与男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联起调节作用, 且其作用形式部分支持不同易感性模型观点。 相似文献
999.
发展性协调障碍是一种特殊的发育障碍, 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动作协调困难, 这种障碍影响着5%~8%学龄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日常生活。发展性协调障碍常常与其他类型的学习困难并存。发展性协调障碍的病因非常复杂, 这种障碍与一定程度的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受损有关, 早期精细运动技能发育与脑神经发育进程可能存在时间的重合。近年来, 研究者们试图探索影响发展性协调障碍的神经基础, 并先后提出不同的神经关联假说。这些理论假说主要涉及到小脑、顶叶、胼胝体、基底神经节和大脑白质等脑区。本文全面回顾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的方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面孔、语音情绪信息的整合加工是社会交往的重要技能, 近年来逐渐引起心理学、神经科学研究的关注。当前研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双通道情绪信息整合加工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 也很好地回答了“何时整合”与“在哪里整合”两个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问题, 但对“面孔、语音情绪信息能否整合为一致情绪客体?双通道情绪信息在大脑中如何整合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还缺乏系统研究。因此, 本项目拟系统操纵面孔、语音刺激的情绪凸显度和任务要求, 引入动态面孔-语音刺激以增加外部效度, 综合运用行为和电生理技术, 从多角度挖掘数据, 特别是引入神经振荡(时频、相干)分析, 系统考察动态性面孔和语音情绪信息是否能整合成一致情绪客体, 并在神经振荡层面探明双通道情绪信息整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