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1篇 |
免费 | 395篇 |
国内免费 | 1106篇 |
专业分类
32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193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87篇 |
2017年 | 104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73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99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236篇 |
2006年 | 246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5年 | 17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61年 | 5篇 |
1960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探讨父母自尊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亲子信任关系量表,针对233对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亲子信任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亲子信任和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对于揭示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寻找到提升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300个三至六年级双亲家庭中的儿童和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版和家长版教养方式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母子感知到的教养方式差异与儿童抑郁的关系,并使用标准分差法计算感知差异,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母子依恋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母亲感知到的权威型、独裁型教养方式显著高于儿童感知,而纵容型教养方式则显著低于儿童;(2)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正向线性预测儿童抑郁,独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负向线性预测儿童抑郁,纵容型教养方式的感知差异对儿童抑郁没有显著预测作用;(3)母子依恋质量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和儿童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独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对儿童抑郁的预测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心理学中的分段原则认为,将视频学习材料分割成几个小片段进行学习的效果更好。以往关于分段的研究通过两个角度的操纵考察了分段在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交互性角度,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分段及系统分段;另一方面是结构性角度,分段是在任意时间点划分和有意义时间点上划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整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证明分段学习相较于连续学习的成绩更好,并且能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难度, 提高积极的情感状态,但是对心理努力的影响比较微弱。研究者们从事件分割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对分段的效果做出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关注分段的边界条件、拓宽研究的范围、探究分段的认知神经基础等不断完善分段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病毒暴露风险问卷、感恩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希望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以2168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大学生的感恩对创伤后成长(PTG)的预测作用及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有41.61%的大学生出现明显的PTG;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居住地和病毒暴露风险后,感恩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分别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链式中介正向预测PTG。本研究提示心理干预工作者,要关注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感恩、社会支持和希望从而促进PTG。 相似文献
15.
在对西安市四所中学407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直接效应上讲,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和个体自身对自杀行为的合理化认知对青少年自杀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青少年对自杀行为的合理化认知在父母严苛型教养方式和自杀倾向的相关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在严苛型教养方式通过自杀行为合理化认知影响自杀倾向的模型中,同伴支持变量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而教师支持变量在这一模型的直接路径与中介模型后半段均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厌恶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情绪之一,起源于口腔对苦味(有毒)物质的排斥,常伴有恶心呕吐和远离诱发刺激的强烈愿望,具有回避潜在疾病威胁的功能。大量动物和人类研究表明,催产素、孕激素和雌激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核心厌恶刺激的感知、核心厌恶情绪的产生与表达、条件性厌恶习得和厌恶表情识别。三种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五羟色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受体,调节杏仁核、脑岛、前扣带回、壳核、梨状皮层、额中回等脑区活动,影响厌恶加工。未来研究应当在准确测量激素水平和控制实验任务难度的基础上,探究各激素对不同感觉通道厌恶加工的影响,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同时结合脑成像技术和动物行为学,明确各激素影响厌恶加工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源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是其核心特征, 与社会动机缺陷密切相关。社会动机是引导个体社会行为的强大动力, 主要表现为社会定向、社会奖赏和社会维持。现有研究表明, ASD个体的社会动机发展存在缺陷, 他们对社会刺激的注意偏向减少, 不能主动寻求和体会社会互动带来的快乐, 且缺乏维持社会关系的行为策略等。然而, 相关研究结果受到个体特征、环境和实验设计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未来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加强对ASD个体社会动机理论的整合研究, 以便全面系统地了解ASD个体的社会动机缺陷。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20年来国内假设检验方法学研究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类: 零假设显著性检验的不足、p值的使用问题、心理学研究的可重复性问题、效应量、检验力、等效性检验、其他与假设检验关联的研究。零假设显著性检验已经发展成一套组合流程: 为了保证检验力和节省成本, 实验研究需要做先验检验力分析预估样本容量, 但问卷超过160人在传统统计中就没有必要这样做。当拒绝零假设时, 应当结合效应量做出结论。当不拒绝零假设时, 需要报告后验检验力; 如果效应量中或大而检验力不够高, 则可增加被试再行分析, 但这一过程应主动披露, 报告最后的实际p值并对可能犯的第一类错误率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19.
在动态复杂的商业环境中, 员工建言对于组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建言研究普遍认为, 当环境不支持建言时员工会减少建言行为。然而, 并非所有员工都会在逆境中放弃建言, 有的员工甚至会在逆境中表现出更多的建言行为。为了回答员工何以在逆境中持续建言这一基本问题, 探索员工在逆境中持续建言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效果, 本文将首先探讨建言韧性的概念内涵, 并开发建言韧性的测量工具。然后, 以成就目标理论为基础, 对三种目标定向促进或者抑制员工建言韧性的路径和条件做出分析。最后, 探讨建言韧性对员工后续建言行为和领导者建言采纳的影响。本文回应并拓展了建言研究的前沿问题, 也为组织了解和培养员工的建言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具有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然而,这些研究仅考察了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整合加工的整体表现,也就是平均水平的表现,却对整合加工的变化过程缺乏探讨。视听时间再校准反映了视听时间整合的动态加工过程,对内部时间表征与感觉输入之间差异的再校准困难则会导致多感觉整合受损,而阅读障碍者的再校准相关能力存在缺陷。因此,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可能是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