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5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1135篇
  37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HAROLD模型(Hemispheric Asymmetry Reduction in Older Adults)是指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在完成某些认知任务时大脑激活呈现出非对称性减弱的现象。该模型自提出以来就引发了很多质疑和研究,近几年来又有一系列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支持该模型的证据,它们包括记忆研究领域、抑制研究领域、语言认知研究领域、感觉动作研究领域和脑神经研究领域。同时也存在明显不支持该模型的研究证据,主要体现为对补偿说的批驳。通过对支持该模型和不支持该模型两方面脑成像研究成果的文献分析,发现HAROLD模型可能是一个任务特异性模型;除补偿说之外,还有其他可能的观点能够解释功能性脑成像的年龄差异;对脑激活定义的进一步明确化有助于澄清相关的争论  相似文献   
42.
王霞  于春玲  刘成斌 《心理学报》2012,44(6):807-817
通过考察解释水平, 诠释时间间隔和未来事件效价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时间间隔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效价的感知, 高解释水平事件在长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 而低解释水平事件在短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研究1); 同时, 未来事件效价也会反向影响人们对时间间隔的感知, 相对于未来发生的正效价事件, 负效价事件的感知时间间隔更短(研究2)。无论是时间间隔对未来事件感知效价的影响, 还是未来事件效价对感知时间间隔的影响, 解释水平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3.
知觉干扰效应是指在识记阶段快速呈现一个单词,紧接着给予一个倒行掩蔽的刺激,在随后的记忆测验中被试表现出对单词的记忆增强的一种现象。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因素分为测验方式、实验设计方式、实验材料的属性和其他影响因素四个方面。理论解释主要有六种:精细加工假说、时空背景假说、任务要求假说、补偿加工假说、选择性复述假说以及项目特异关联假说。最后,文章从研究领域和实验材料的拓展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展望了该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4.
尽管“限制解除”作为一种顿悟问题解决的关键途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德国心理学者Knoblich及其同事提出, 但学界对于“限制解除”所包含的信息加工程序、阶段以及相应的脑认知过程却并未有进一步的探讨和细化。本文从“限制解除”的理论角度出发, 以答案提示催化的“诱发式”字谜解决顿悟为例, 首次提出了一个关于“诱发式”限制解除过程的信息加工阶段初步构想。该构想认为:顿悟问题解决中的“诱发式”限制解除过程包含3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早期注意参与为特征的冲突信息的预警或预处理过程; 第二阶段是以新旧思路交替为特征的关键限制解除过程, 鉴于这个过程以基本问题表征空间的拓展为特征, 因此我们推测右脑的活动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是以自上而下的控制加工为特征的重新整合过程。脑电研究数据部分地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 发现了上述第一阶段在脑电变化上体现为顿悟性限制解除所伴随的N100/P200复合体; 第二阶段体现为P300在300~400 ms的时间窗内的地形图分布及差异波; 而第三阶段则体现为N400在400~800 ms内的变化。脑电结果还证实:在第二阶段也就是限制解除的关键阶段, 右脑的活动明显强于左脑, 提示基本问题空间的拓展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右脑, 而在第三阶段也就是信息的重新整合阶段则表现出相反的半球偏侧化倾向。上述发现有可能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顿悟中“限制解除”的脑认知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群体多为5岁以后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动、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一项任务不能够有规划进行下去,而且脾气暴躁、易怒。近年来,心理学界、神经科学界和教育学界等对ADHD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ADHD病症的基本特征,目前对于患者脑机制损害的研究,并从药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讨论了ADHD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6.
王沛  王雪枫  陈庆伟 《心理学报》2015,47(1):93-107
采用IAT范式探讨不同情绪对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作用:实验1通过音乐唤醒被试的不同弥散性情绪状态(悲伤vs.愉悦), 并操纵其即时观念(刻板一致vs.刻板冲突), 探讨二者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影响。实验2通过视频诱发被试不同的指向性情绪(同情vs.厌恶), 研究其如何调节大学生对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内隐刻板印象表达。在此基础上引入四重模型(Quad Model)分析技术, 进一步细化情绪的调节作用究竟发生在认知加工的自动加工过程还是控制加工过程, 以及不同情绪是通过哪些心理成分调节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结果表明:(1)当即时观念与刻板印象内容一致时, 积极弥散性情绪促进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 反之则会抑制其表达; (2)弥散性情绪通过调节认知加工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进而调节内隐刻板印象的表达, 但未参与调节控制性加工过程; (3)积极效价的指向性情绪会抑制被试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刻板印象表达, 消极效价的指向性情绪会促进其表达; (4)指向性情绪通过自动激活成分, 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自动化加工过程; 同时也通过辨识力成分, 参与调节内隐刻板印象表达的控制性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47.

从使用结构曼陀罗和非结构曼陀罗的曼陀罗绘画疗法实证研究中,对绘画性质、结构、形状及绘画内容等因素对不同群体在负性情绪的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就曼陀罗绘画疗法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突出揭示了曼陀罗绘画疗法导致认知内部的深层变化,通过自我表达、自我发现和意义感来促进积极的心理效应,以及保护性、秩序感、整合性等治疗机制。未来需要确立统一规范的训练方法,通过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不同形式曼陀罗绘画疗法在不同人群中的干预效果,减少研究中的混淆因素,以便更好地推动曼陀罗绘画疗法在情绪治疗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2017年8月1日~9月30日,在全国45家医院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旨在从医方角度调研麻醉科医患关系的现状。结果显示在导致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中除客观因素(病情复杂及疗效不确定)之外,麻醉科医务人员对患者防备心理过重位列首位(37.8%),其次为沟通时间不够(33.4%)、沟通意识缺乏(29.2%)以及沟通能力不足(28.3%),由此可见如今麻醉科医患沟通问题比较突出。建议麻醉科医生通过转变医疗观念,强化沟通意识;掌握语言工具,提高沟通技能;积极向患者科普麻醉学科的进展和局限等综合措施,逐渐改善麻醉科医患沟通现状。

  相似文献   
49.

《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的肺肿瘤分类目录把肺原位腺癌从腺癌目录中移出, 归类到腺体前驱病变。肺磨玻璃结节临床考虑原位腺癌时,如何进行临床决策更易造成偏差, 到底是随访还是手术值得思考, 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同时存在。应充分理解肺原位腺癌的特性, 以较好的心态去应对, 从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两方面考虑, 不能治愈了一个肺癌, 但多了一个肺癌患者。建议在医患共同决策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方案制定, 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最大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50.

采用量性研究方法对ICU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了解ICU护士道德困境和伦理气氛认知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ICU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为43.00分(24.00, 67.00),伦理气氛认知得分为(3.44±0.38)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困境总分与关怀型伦理气氛呈负相关(r=-0.131,P<0.05),与功利型伦理气氛呈正相关(r=0.297,P<0.01)。护理管理者在临床工作中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塑造关怀型伦理气氛,避免或削弱功利型伦理气氛的形成, 从而降低道德困境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