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2篇
  35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心脏冠状动脉多层CT扫描目前在对心脏进行整体扫描进而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或冠状动脉钙化方面应用较多,但从经济费用-临床效益比值考虑,是否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此项检查值得商榷。为降低患者就诊成本,我们认为,对于年轻非糖尿病患者可先根据Framingham冠心病危险量表进行测算患者未来10年出现冠心病的危险度,如果根据此量表计算的患者未来10年出现冠心病的危险度10%的中度以上危险度的患者,才应该给予心脏冠状动脉多层CT扫描检查以了解其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治疗。  相似文献   
212.
心脏冠状动脉多层CT扫描目前在对心脏进行整体扫描进而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或冠状动脉钙化方面应用较多,但从经济费用-临床效益比值考虑,是否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此项检查值得商榷.为降低患者就诊成本,我们认为,对于年轻非糖尿病患者可先根据Framingham冠心痛危险量表进行测算患者未来10年出现冠心痛的危险度,如果根据此量表计算的患者未来10年出现冠心病的危险度>10%的中度以上危险度的患者,才应该给予心脏冠状动脉多层CT扫描检查以了解其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治疗.  相似文献   
213.
西医对盆腔炎的治疗多流于急性期的抗炎治疗.对慢性迁延期并无切实有效的良法.中医对本病有独到见解,具有中药疗法、非药物疗法(针灸)或复合疗法三大疗法,但其治疗中存在的辨证偏向、体质忽略等不足还需解决.  相似文献   
214.
215.
为了探讨职业紧张与眼底动脉硬化情况的关系,选取45岁~60岁的350名男性职业紧张高暴露人群,并以45岁~60岁的350名的低暴露男性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紧张高暴露人群眼底动脉硬化及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合理安排工作,减少职业紧张相关因素,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16.
人们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可能对他们积极的道德自我概念构成威胁。为了应对这种道德自我威胁,人们会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即遗忘威胁道德自我的不道德事件或信息。近年来,研究者基于自传体记忆范式、游戏范式、代入范式和自我参照范式,为道德记忆偏差现象提供了证据支持。研究还进一步表明,这种道德记忆偏差可能出于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的需要,即人们希望通过有选择地遗忘来维护积极的道德自我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道德记忆偏差现象存在一些不一致的发现。未来研究应该寻求可能的调节变量,以整合现有不一致的发现,揭示人们使用道德记忆偏差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的情境或个体差异。此外,根据道德自我威胁的解释,道德记忆偏差的存在可能需要一定条件。人们做出有意不道德行为时,应该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有违道德标准、体验到道德自我威胁,进而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但是人们在做出无意不道德行为时,可能不会体验到道德自我威胁,也就不会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人们做出不太严重的不道德行为时,道德记忆偏差能够帮助人们很好地应对道德自我威胁。但是人们在做出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时,道德记忆偏差可能不足以应对道德自我威胁,该偏差可能就不复存在。 道德记忆偏差与其他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策略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一种可能性是,道德记忆偏差与这些策略之间是相关补充、共同发挥作用的。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其他策略可能为道德记忆偏差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人们在做出不道德行为后,可能会通过道德推脱和自我合理化等方式来降低其道德标准,改观其对该事件的评价,从而更容易地模糊不道德行为,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除应对道德自我威胁外,道德记忆偏差还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释。道德记忆偏差可能源自人们的印象管理动机,即人们可能为了维护在他人面前的道德形象而表现出道德记忆偏差。道德记忆偏差还可能发生在记忆加工的不同阶段,比如该现象可能发生在编码阶段,即人们对道德事件的编码加工多于不道德事件;储存阶段,即人们可能受到积极自我图式的影响而对不道德事件产生遗忘;也可能在提取阶段,即人们可能会主动地抑制对不道德事件的提取。未来研究应关注道德记忆偏差存在条件,并在研究广度上扩展其研究范畴,在研究深度上揭示其认知机制,并探究与其他应对道德自我威胁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7.
218.
219.

福柯运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绘制了医学“祛主体性”谱系,从古典医学的构型中人是不存在的,再到现代临床医学知识型将主体客体化,证实人的有限性,深度剖析主体是由各种关系所建构,揭示了近代西方哲学中将人作为知识源头的先验主体,价值承载的自由主体是不存在的。当想象福柯是否会像拉康那样将主体性理论釜底抽薪的时候,他却吊诡地杀了个回马枪,重新回到古希腊罗马伦理学,开启了拯救主体的行动,完成了从主体解构再到主体重构的华丽转身。同时也为“祛主体性”的医学如何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开辟了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220.

通过阐释遗传代谢病门诊医患沟通中患儿家长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不同需求,将叙事医学融入日常的诊疗活动中,提出叙事医学在遗传代谢病门诊的实践路径:医生通过倾听实现关注,再现患儿母亲的疾病体验,反思自我医疗行为,共享诊疗信息,建立互信关系,让医学人文渗透到遗传代谢病的临床决策中,让医患之间达成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最终提升临床决策质量。另外,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细读提高叙事意识,建立符合科室实际的患儿家长叙事服务中心等做法,在实践中强化叙事技能,提升医生的叙事医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