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81篇
  2020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9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8,21(4):88-94
王清任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本文在分析主心说和主脑说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脑髓说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它在我国心理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即:结束了我国几千年主心说占统治地位的历史;完成了我国古代主脑说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2.
4-5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凡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2,25(1):22-29
本研究是“学生空间能力和几何能力关系”研究的一部分,以小学4、5年级学生为被试(共117人),以空问表征能力测验和几何能力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学生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关系。对数据结果的分析表明:①就总成绩而言,五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在成绩明显高于四年级学生的成绩,但并不是空间表征的所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②就空间测验的总成绩而言,无论是四、五年级分别考察还是总起来考察,空间成绩与几何成绩之间的相关显著,但就各个分项而言,并不是空间测验的各项都与几何测验成绩有显著相关;学生的几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回归方程:Y_i=0.5736X_i+0.7635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3.
立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和VEP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物理试验是研究立体视觉的主要方法。70年代VEP开始用于体视研究,并取得许多结果。由于VEP信号复杂,这些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使用心理物理试验和VEP对比方法对体视加以研究。我们的结果是:VEP波形中第一个正峰与刺激图形的亮度有关;N_2峰和P_3峰的潜伏期对判断体视存在与否有重要价值;本试验确定N_2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40ms—28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290ms—310ms;P_3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80ms—31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340ms—360ms;体视存在时的VEP与无体视存在时的VEP的互相关系数小于0.1;有体视的VEP其功率谱密度在8Hz附近有一峰;心理物理试验中使用强制选择得到的结果从VEP波形比较中可以确认是可靠的;有体视的VEP其N_2和P_3的潜伏期随视差变化呈现规律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采用了一种研究儿童理解不精确量词的经验方法,初步探讨了四岁至十岁儿童理解数量词“几个”、“很多”的发展特点。结果提示:儿童对两个数量词的理解与实验给出的论域(数量范围)关系密切;数量词“几个”比“很多”较早被年幼儿童所理解。其发展特点:四岁至十岁儿童在[0,10],[0,20]范围上,均能较好理解“几个”;六岁以上儿童只能在[0,10]的范围上理解“很多”的词义;四岁儿童则表现出把“很多”与“全部”混同。  相似文献   
15.
记忆训练对改善少年、青年和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工作采用“位置法”(method of loci)对24例少年、24例青年和22例老年被试进行了记忆训练研究。以毕生发展的观点比较认知训练对改善不同年龄人记忆的作用,进而探讨发展的认知功能储备能量的年龄差异和训练的迁移效应。结果表明认知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同时也显示了在发展的储能和对图形的迁移效应方面,老年人明显不如青、少年,而青年与少年则彼此相近。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可能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我室的系列工作表明,大鼠在条件性行为的建立中,海马齿状回、CA_3、CA_1区均出现LTP样变化,并将之称为习得性LTP(Learning-de-pendent LTP),而且发现每次训练作业后突触效应的增强,经一段时间(4小时)后就  相似文献   
17.
谈谈个人对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根据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对当今在我国开展早期干预的必要性以及早期干预的目的、设置的理由、内容、方式、对象、教师的条件、效果的评价以及开展的步骤等9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量词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理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缪小春  桑标 《心理学报》1992,25(3):10-17
本研究试图探索人们对舍有“所有”、“每一个”、“有一些”等量词的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的理解。要求成人被试尽快判断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句子和哪一幅图画的内容相符。结果表明,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为(1)句子的表层结构和它的底层意义的一致程度;(2)句子的意义和从图画中得出的命题的一致程度;(3)句子中使用的量词。结果还表明,否定句的判断时间不一定全都比肯定句的长。  相似文献   
19.
词切分的韵律学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2,25(4):59-65
本文是关于汉语普通话词切分的一个实验报告。用无意文重复句和合成句作语音材料,探讨音节时长分布、基频曲线、音节强度以及共振峰等韵律学线索在词切分中的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排除语义和音段层面信息的条件下,听者能够根据句子的韵律学特征进行句子结构的判断和词的切分;在对切分有效的韵律学线索中,最重要的是音节的时长分布模式,其次是基频曲线,音节的强度和共振峰变化对切分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主观轮廓与明度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华 《心理学报》1989,22(3):8-14
本实验以被试的反应时为指标,用速示器呈现实验刺激,通过系统改变诱导区域的面积和反射率对主观轮廓知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主观轮廓图形诱导面积的减小和诱导部分反射率的增加,明度对比减弱,被试的反应时增加,并且各反应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诱导部分的面积和反射率都以明度对比为中介引起了主观轮廓知觉的系统改变。这说明视觉系统中侧抑制引起的明度对比在主观轮廓知觉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