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8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13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探讨了攻击性初中生的类别转变。276名初中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短期纵向追踪研究,在一年中分两次报告了自己的攻击行为。用潜在转变模型分析了初二到初三时青少年的攻击类别转变,结果表明初中生有三种攻击模式。研究以潜在转变模型进一步探究了这三种攻击模式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种模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同模式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转变。最后,研究探讨了攻击类别转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与友谊质量可以起到显著作用。针对实际意义,文章最后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243.
本工作是我们过去关于记忆年老化研究的继续。记忆材料为自行设计并与全国若干单位协作编制的“试用临床记忆量表”。受试为健康成人210名.分为7个年龄组,各组性别、文化匹配。每组有20名并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检查。结果:1.成年至老年记忆变化总的趋势是,50岁组开始有明显减退,70岁后又有更显著的减退。2.在智力匹配条件下记忆年老化趋势相同(20、40、50、60、70岁年龄组)。3.无意义图形再认和有关联想学习年龄差异最小,无关联想学习和人像的姓氏,爱好特点回忆年龄差异最大,表明老年人建立无关的全新的联系困难。据此,作者指出老年记忆障碍可能是编码储存和提取困难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4.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中学生良心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良心和外显良心的关系。方法:采用E-prime3.0软件编制SC-IAT良心测量程序,测量了中学生内隐良心;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测量了中学生的外显良心,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C-IAT实验中,中学生良心的内隐效应显著,且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学段、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内隐良心与外显良心之间的相关不显著。结论:(1)中学生良心存在积极内隐效应;(2)外显良心和内隐良心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245.
246.
人类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因此,人类的性行为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要求.这些要求表现为人类性行为的\"伦理真\"、\"伦理善\"和\"伦理美\". 相似文献
247.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分别代表了世界神话的伦理化和非伦理化的两端。具体体现在:一是对神和英雄的塑造上的尚“德”与尚“力”;二是神和英雄形象的世俗与严肃;三是神和英雄是崇尚个体意识还是群体精神;四是对神祉和英雄评价上是坚持善恶二元对立的价值观,还是审美化的多元价值观。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伦理性和非伦理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48.
<正> 巴甫洛夫学派大都是运用經典的先后对比的方法在狗身上建立条件反射分化的,用同时辨別的方法为数极少。英美学者則都应用同时辨別的方法研究动物对形状、大小、明度的辨別,但解释生理机制时只局限于感受部份,很少提及中枢作用。 早在1911年耶克斯-华生(Yerkes-Watson)創制了辨別箱,研究动物对图形的同时辨 相似文献
249.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感知的校园氛围对其问题行为有重要影响。但是,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感知的校园氛围与其问题行为(行为不良、抑郁)的关系,以及同伴侵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家庭功能问卷、校园氛围感知问卷、青少年同伴侵害问卷、儿童抑郁调查表、青少年行为不良指数问卷。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后,积极的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行为不良和抑郁。(2)同伴侵害在校园氛围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和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50.
本工作以50名青年作对照,对240名65—90岁正常老人的短时记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看到:1.在逻辑故事记忆、图象自由回忆、数字广度和指向记忆四项记忆成绩上,均有随年老而衰退的明显趋势。其中除数字广度外,其他三项记忆在入老年后(65岁至90岁)有继续减退的趋势。在逻辑故事、指向记忆和总分上还见到有65岁和70岁组、75岁和80岁组成绩接近的现象;2.老年人顺背数字成绩较好,对刺激序列中末端刺激的正确回忆率较高,均说明老年人的初级记忆受损较少;3.四项记忆成绩比较,青年组故事分节分最高,然后依次为图象自由回忆、顺背数字和指向记忆,而老年组则无此明显顺序;4.文化因素对记忆成绩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