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3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9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Yu Tian Zong Xin Guo Jie Ru Shi Yu Long Bian Pi Guo Han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3,147(8):529-547
AbstractThis 1-year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d the bidirectional mediating role of lonelines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yness and generalize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GPIU) in a sample of 291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143 men, mean age =?19.07?years). A fully cross-lagged panel design was used in which shyness, loneliness, and GPIU were assessed at 3 time points separated by 6-month intervals (named T1, T2, and T3).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lationships among shyness, loneliness, and GPIU were dynamic and bidirectional. Specifically, T1 shyn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increased T2 loneliness, T2 shyn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increased T3 loneliness, and T2 lonelin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increased T3 shyness. Additionally, T1 GPIU positively predicted increased T2 loneliness, T2 GPIU positively predicted increased T3 loneliness, and T2 lonelin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increased T3 GPIU. Loneliness was found to play a bidirection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yness and GPIU. Specifically, T1 shyness and T3 GPIU were mediated through increased loneliness at T2, and T1 GPIU and T3 shyness were mediated through increased loneliness at T2. Furthermore, relationships among shyness, loneliness, and GPIU were the same across the 2 groups, with the strength of relationships being stronger for men. 相似文献
52.
53.
54.
护理人员在医疗机构推行临床合理用药的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加强护理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药物使用业务知识水平,提高与药物临床使用相关的护理技能,真正体现医疗机构推行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患者的健康、康复负责。 相似文献
55.
探讨一致的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被试是112名大学生,分别探讨不同实验任务和不同项目呈现时间引发的机械特征在类别学习中的重要程度和加工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实验任务为项目类别归属判断任务时,机械特征重要程度低,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关系;在实验任务为项目类别归属及记忆任务时,机械特征重要程度高,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促进关系。(2)在限制步速呈现项目时,机械特征加工程度低,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关系;而在自定步速呈现项目时,机械特征加工程度高,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不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56.
"道"性-"水"性-人性-中国人人格具有内在一致性,形成了一个一以贯之的有机体系。在这一有机体系中,作为"道"性的"代言人","水"性成为"道"性与人性及中国人人格间的"中介者"。以"几于道"的"水"为中介,通过对道家思想的分析,反观得到了道家思想影响下中国人的人性建构及人格特征,具体表现为:在思维上明"道"并懂得"道"的运行规律,以联系、变化和矛盾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情绪情感上静而不躁,意志品质上柔韧而不强作妄为,行事处世上既超脱一已之私、于物寡欲,又能待人谦退不争,并能从整体上显现出"道"之"自然本真"的根本特性。文末探讨了道家思想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中国人独特的人格特征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可能的适应情形。 相似文献
57.
58.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对湖南省祁阳县两所农村初级中学28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初中生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3)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素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应对分量表外,各分量表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水平。 相似文献
59.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隐学习自提出以来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近40年内隐学习领域的研究在本质上都基于几种经典的研究方法和实验逻辑。本文拟对这些代表性的内隐学习研究方法做系统的介绍和归纳。 相似文献
60.
Likert量表分析中不同IRT模型的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5级Likert量表可直接分析,也可以转化为3级评分,或转化为2级评分。前二者可以采用等级IRT模型,后者可以采用2级IRT模型。研究表明2级IRT模型中的2参数模型是最适合的模型。多级评分模型与数据拟合也很好,而且等级越多测量精度越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