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5篇
  36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表情图片作为外源性提示的点探测任务,通过109名大学生探讨依恋倾向性和注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依恋回避维度和三种面部表情的提示有效性指标呈现显著负相关;依恋回避高分组出现了提示有效性效应的消失和逆转;依恋焦虑维度和提示有效性、注意卷入和注意分离没有相关。结果表明:回避性依恋者对任何信息都存在回避性注意偏向;回避性注意偏向的强度随信息依恋效价的增强而增强;回避性注意偏向的出现为去激活策略的存在提供了跨文化证据。  相似文献   
72.
田花  刘昌 《心理科学》2011,34(5):1045-1050
tie effect主要表现为tie比nontie更快更准确解决,以及tie/nontie与问题大小的交互作用,较大题目的tie比nontie具有更明显的反应时优势,tie的问题大小效应比nontie要小的多。有关tie effect加工机制的解释主要有基于编码的理论和基于结果通达的理论。目前的研究主要通过操作问题呈现方式以及报告加工策略的方法分别考察编码方式及加工策略的影响,今后研究应开拓新的研究范式以加深对其加工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3.
文化心理学的双重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浩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95-800
文化心理学具有双重内涵。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关注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以“文化心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另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强调研究者的文化负载,以“心理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当前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未能有效整合“文化心理”与“心理文化”,这妨碍了对文化心理学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74.

现代医学异化现象,首先,要从医学职业化进程中承认异化的客观性和偶然性;其次,要从官僚化和市场化角度,认清知识、技术和消费如何围绕权力形成“疗治型国家”;再次,应从日常生活意识中,反思现代医学异化所造成的非家庭化结果及其表现;最后,我国现代医患关系,既表现出陌生人社会中的“物的关系”,又表现为熟人社会中的“人情关系”,而我国医学异化的本土特征是围绕“人情”形成的医学境遇异化。因此,立足本土情境特征,是重新理解我国医学异化现象特殊性的必由之路,也是“治愈”我国医学异化“阵痛”的“对症”之药。

  相似文献   
75.
 传统研究认为,自尊与自我服务偏好正相关,高自尊者比低自尊者有更强的自我服务偏好。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对此结论提出了挑战,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是否只有高自尊者才有自我服务偏好?(2)是否凡高自尊者就有自我服务偏好?文章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应该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更深入和更细致的研究比如何种自尊者才有自我服务偏好、自我服务偏好是否只是一种策略及其利弊等  相似文献   
76.
The Menstrual Distress Questionnaire (MDQ)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of assessing premenstrual symptomatology. It is also the most frequently criticized instrument in this field. A review of the criticisms made toward the MDQ revealed three major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is instrument and the sample from whom normative data were gathered. These issues were examined in light of 49 studies that used this instrument between 1968 and 1990. Many of the criticisms were found to be justified. A marked lack of adequate research into the MDQ’s reliabilit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normative sample, and uncertain validity were found. In particular, the MDQ appears to measure constructs unrelated to the menstrual cycle and define premenstrual syndrome inaccurately. In addition,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is instrument may be unstable. These conclusions were tempered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the MDQ has not been utilized to its full potential in most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to date.  相似文献   
77.
压力情境认知评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宝  李旭培  滕秀杰  时勘 《心理科学》2012,35(1):165-170
为探讨压力情境认知评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选取北京、河南两家公司的303名员工进行了调查。分层结果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因素之后,挑战评价对玩世不恭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控制评价对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评价在情绪中心应对和情绪衰竭、问题中心应对与成就感低落之间按的关系上具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压力情境认知评价是影响员工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田学英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12,35(3):631-635
通过对1076名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外倾和神经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体验的测查,本研究探讨了外倾和神经质影响情绪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外倾和神经质之间有紧密联系;(2) 外倾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个体正性情绪的变异;(3) 外倾对正性情绪的影响部分是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中介的。该发现对实践中提升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改善情绪状态并最终优化人格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9.
以438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及其对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1)青少年母亲支持高于父亲支持,母子冲突高于父子冲突,随年级升高,父母支持减少亲子冲突增多;(2)7年级仅亲子冲突显著预测抑郁,5、10年级父母支持和亲子冲突均显著预测抑郁,但5年级母亲支持和父子冲突仅预测女孩的抑郁;(3)对于10年级女孩,父女冲突较低时,母亲支持越高其抑郁越少,但父女冲突较高时,母亲支持并不能减缓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0.
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阶段,道德与法律具有相互协调的可能性:一方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道德与法律相协调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自身功能具有互补性是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相协调的内在依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建设要坚持从宏观、中现、微观三个层面全面贯彻与法律规范体系相协调的指导思想,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评价和完善四个环节确保道德规范体系与法律规范体系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