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计划生育干部多种量表评定结果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学岭 《心理科学》1998,21(3):242-245
本研究采用DSQ、SCL-90、16PF问卷,对河南、陕西两省部分县(市)乡(镇)的计划生育专职机构的169名计生干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计生干部的防御方式、心理健康及个性特质三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制约着防御方式的动用;防御方式的使用影响行为后果及人的适应能力,进而作用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状况又会重塑人格结构,影响防御方式的动用。  相似文献   
142.
大学生应付策略的适应性和身心症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张雨新  方新 《心理学报》1990,23(2):107-113
实验在92名大学生被试中调查了应付策略的适应性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使用涉及学习、人际关系、社会与家庭三个应激方面的应付策略调查表检查被试应付策略的适应性,使用Beck抑郁量表和症状检核表度量被试的身心症状。实验发现:应付策略的一般非适应性正相关抑郁(r=.396,P<.002)和恐怖(r=.369,p<.002);非适应应付策略的使用在社会与家庭方面与抑郁正相关(r=.373,P<.002),与躯体化正相关(r=.320,P<.002);在人际关系方面与恐怖正相关(r=.323,p<.002);在学习方面没有显示与身心症状的联系(r<.120,df=90,N.S.)。实验还就应付策略适应性的跨情境一致性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3.
采用创伤暴露问卷、基于DSM-5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行为问题调查表,在雅安地震3.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7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PTSD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抑郁仅在创伤暴露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而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影响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4.
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张向葵  田录梅 《心理学报》2005,37(2):241-245
以117名大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自尊对失败后的抑郁状态、焦虑状态两种不良情绪反应的缓冲效应。结果发现:(1)无论何种情况下,高自尊组的被试其抑郁和焦虑反应都明显少于低自尊组;(2)失败程序成功诱导了被试的抑郁和焦虑反应;(3)失败后,自尊并没有立即或直接缓冲被试的抑郁和焦虑反应;(4)策略处理后,自尊显著缓冲了两种不良情绪反应,且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效果;但自尊水平与策略处理间的总体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5.
婴儿问题解决行为的特点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化的实验室测验法 ,考察了 8~ 11个月婴儿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策略特点、注意力集中水平及其与问题解决成效的关系。结果表明 :(1)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婴儿的尝试行为及方法的有效性水平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初次面临问题情境时 ,所有 8个月组婴儿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但到 11个月时 ,6 1 5 %的婴儿已能正确解决问题 ;(2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婴儿的注意力集中水平在 8~ 11个月间显著提高 ;(3)婴儿注意集中水平与其解决问题的成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6.
介绍了纽约大学医学院文学、艺术与医学素材库的建设情况以及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反思.从回顾文学、艺术与医学素材库的建设背景入手,阐述了素材库的具体内容,说明了素材库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纽约大学医学院人文教育现状.最后,阐述了医学素材库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建设方面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7.
考试抄袭统计量是专门用于识别抄袭的统计指标。它们是以被怀疑抄袭者和抄袭来源匹配反应的数目为基础建立的,按其考虑的匹配反应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只考虑被怀疑抄袭者和抄袭来源间的错误答案匹配;另一类同时考虑两者错误答案匹配和正确答案匹配。由于第一类抄袭统计量对那些只从抄袭来源处抄袭正确答案的抄袭者检测不敏感,所以存在缺陷;第二类抄袭统计量兼顾两种匹配,考虑的信息更全面。s2、g2、ω是具有代表性的第二类抄袭统计量,它们在测量理论基础、被怀疑抄袭者和抄袭来源的异常相似反应模式确定方法及考试抄袭检测效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抄袭识别应用中应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8.
冲突事件是指当事某方采取的行动可能对另一方造成直接且明显的伤害、进而导致紧张关系的事件。拒绝他人请求、反驳他人观点、与他人一起参与竞争等皆有可能诱发冲突。有效的冲突管理有助于减少冲突带来的消极影响,发挥冲突潜在的积极影响。但是,广泛存在的预测偏差严重妨碍了冲突管理。因此,欲解决冲突管理的难题,必须探究人类在冲突中的预测偏差。现有研究多着眼于非冲突中的预测偏差,采取信息驱动的视角,将预测偏差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人受限于认知上的不足,因而认为预测偏差是一种错误,主要关注其消极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冲突中的预测偏差的独特性。冲突中,预测偏差可能受人的自我保护动机和避免人际伤害动机驱动自上而下地产生,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基于对现有研究的总结,本项目旨在突破当前的理论困境,探讨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独特规律及其心理机制与后果,具体而言包括四大目标:(1)聚焦冲突事件中的预测偏差,并以对应的非冲突事件作为对照,揭示预测偏差在冲突中独特的表现形式,提出冲突事件的“偏差放大效应”,即与非冲突事件相比,在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程度会被放大,例如反驳他人者对他人的体验产生较大的错误预测,而赞同他人者则相对能更准确地预测他人的体验;(2)从动机性认知视角探讨“偏差放大效应”的心理成因,揭示“负性驱动机制”,即人因为担忧冲突事件的负性结果,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在注意、知觉、思维等认知加工环节把冲突事件的潜在结果加工得更加消极,作最坏的打算以应对冲突;(3)考察“负性驱动机制”下预测偏差导致的后果,如使人采取回避行为,具体表现为人际退缩和不作为等;(4)设计有效的去偏差方案,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改变预测者的动机,进而改变其认知加工,减弱预测偏差。 通过完成以上目标,本项目将构建解释冲突事件中预测偏差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立足于动机性认知的视角,从现象层面揭示“偏差放大效应”,将负性偏差理论拓展到人际过程中;从机制层面突破信息驱动视角的局限,揭示动机性认知在人际互动中的指导作用;从思想层面基于生态理性观辩证分析预测偏差的适应性作用,促使研究者重新审视“何为理性”。该模型弥补了以往研究忽视动机对预测偏差的影响这一不足,并将预测偏差和负性偏差、动机性认知等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完整的理论框架。本项目有助于推动对预测偏差的全面理解,发展行为决策理论,帮助公众和社会治理者准确预测他人,提升冲突管理能力,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149.
编制简明实用的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筛查量表,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对心理问题的鉴别和处理。采用完全随机抽样,对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形成了20个条目的筛查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97,分半信度为0.666,效标效度分别为0.524、0.525、0.476,最佳分界值为6分,其灵敏度为84.40/0,特异度为54.6%,阳性预测值为20.87%,阴性预测值为96.09%,曲线下面积为0.740。量表条目质量及信度、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适合在综合医院患者中进行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50.
Young and older adults searched for a unique face in a set of three schematic faces and identified a secondary feature of the target. The faces could be negative, positive, or neutral. Young adults were slower and less accurate in searching for a negative face among neutral faces when they had previewed a display of negative faces than when they had previewed neutral faces, indicating an emotional distractor previewing effect (DPE), but this effect was eliminated with inverted faces. The DPE is an index of inter-trial inhibition to keep attention away from previewed, non-target information. Older adults also showed such an emotional DPE, but it was present with both upright and inverted fac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both young and old participants are sensitive to trial history, yet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two groups remember and use different types of perceptual information when searching through emotional f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