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3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试论基督教的神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伦理是奠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伦理形态,道德的存在以神圣的信仰为来源为归宿,自身不构成自足的根据,以神圣性的精神理念为起点和终点,形成了基督教伦理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并由此引申出一套伦理行为规范,对人的生活中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模式进行道德建构和道德评判。所以,基督教伦理的实质是将今世的相对性奠立在来世的绝对性之上,用神圣的视野观照世俗的道德,用超越的信念支撑经验的伦理。  相似文献   
302.
曹泳鑫 《现代哲学》2006,4(1):16-23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有自身的先进文化启动与文化自觉,新中国实现过文化的大众化动员,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促进了社会生活模式和精神文化的巨大变迁,然而文化变革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先进文化和新道德、新风尚的全面形成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既取决于新的先进的领航文化的自觉程度,又取决于新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动员能力。新旧文化之间激烈的碰撞和冲突,必然需要相应的社会宏观调控,制定出有效的文化规范。  相似文献   
303.
食管癌诊断方法研究,涵盖流行病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临床需求是医学科学进步的原动力,科技进步推动了医学发展,食管癌诊断方法的研究和正确的科研思路在控制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4.
论道德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刚 《哲学动态》2006,12(7):58-61
道德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罗尔斯就把道德能力作为考察和建构现代社会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支点,以此为基础寻求自由和平等的结合方式,安排社会的基本结构。在这里,道德能力不只是一个道德心理学的概念,更是一个道德哲学的概念。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即合理的价值观、正义感和仁爱心、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一、合理的价值观:道德能力的实质罗尔斯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公平的合作体系,对参与合作的人提出了特定的要求。他认为,合作者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的道德能力,一是正义感,即一种能够了解、应用并依正义原则行事的能力;二是善观念,即具有一种…  相似文献   
305.
曹继东 《哲学动态》2006,(12):31-36
D.伊德(D.Ihde)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以研究技术现象学而著名。2004年至2006年伊德教授应邀两次赴中国讲学。本文作者借此对他进行了专访,现将其发表,希望它有助于国内技术哲学的研究。问:伊德教授,欢迎您到中国来。在您看来,作为一位技术哲学家,应该做些什么呢?答:技术哲学家应该做许多事情,我认为,他们应该意识到那些科学哲学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东西,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哲学家应该思考人类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评估人类发展所赋予的各种内涵。20世纪早期的技术哲学家大多担心强有力的工业和军事技术…  相似文献   
306.
自尊只有高低之分吗?——高自尊的异质性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向葵  田录梅 《心理学探新》2006,26(3):20-22,34
传统观点认为,高自尊者比低自尊者有更好的适应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这种自尊水平的二分法过于简单,因为每种水平内部,尤其是高自尊内部还存在质的差异,即高自尊的异质性。该文对此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指出了它对未来自尊研究及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07.
曹彦 《宗教学研究》2006,29(4):182-184
关于俱有因的定义,现今的大多数辞典都是采用《俱舍论》第六卷中的“互为果义”的定义。但实际上这一定义是世亲用来指出有部在理论上存在矛盾的定义,并且受到了众贤的强烈批判。众贤在《显宗论》第九卷中则以“同一果义”来定义俱有因。其中的差异是因为在最早出现六因理论的著作《阿毘达磨发智论》中只是列举事例而没有给六因下定义,而六因理论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在六因的定义上,存在着争论。比如,在《大毘婆沙论》中没有讨论到:“法”是“随相”的俱有因,而“随相”却不能成为“法”的俱有因的这种非对等的情况。因此《大毘婆沙论》中将俱有因理解成心和心所的这种互为因果,相互对等的情况。因此对俱有因的定义就偏向于“互为果”。而后来由于生灭四相理论的引入,所以触及到法与随相非互为俱有因的情况。但当时俱有因的定义还是延用原有的“互为果”的说法。因此遭到了《俱舍论》的强烈的攻击。最终,众贤将俱有因定义为“同得一果”。即同得一(士用)果的其它法是该果的俱有因。从而含摄了互为因果和非互为因果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308.
汪新建  俞容龄 《心理科学》2006,29(1):233-235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能力的概念为国外研究者广为接受,有关社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扩展,西方学者对社会能力的定义和测量、对教师期望、成绩差异、危险行为以及对社会能力的结构、作用和培养方案进行的探讨,极大地增进了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对于儿童社会适应和认知发展的理解。西方学者关于社会能力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09.
组织管理诚信与组织承诺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乃探讨组织管理诚信的内涵及现状;揭示组织管理诚信与组织承诺之关系。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者发现:组织管理诚信行为主要包含诚实、守信、诚直和精诚四个方面的内容;员工对当前组织管理的评价总体趋向于诚信,其中对守信因子的评价最高,对诚直因子的评价最低;组织管理诚信对组织承诺存在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0.
斯特劳森在《个体》中提出的描述性形而上学与修正性形而上学的区分对20世纪后半叶分析哲学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基于斯特劳森的这个区分,我们可以从范畴之是与潜能现实之是的区分这一角度去解析亚里士多德。在相当程度上,亚里士多德对范畴之是的研究是描述性形而上学,而他对潜能现实之是的研究则是修正性形而上学。然而,以主谓关系为核心概念结构的描述性形而上学只是相对于印欧语系而言的,不是普遍的。我们应该发展一门以中文思维结构为对象的描述性形而上学,这样的研究必定可以使中国哲学对形而上学做出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