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Evidence of effects of face attractiveness on memory is mixed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is relationship. Previous work suggests a possible mediating role of affective responding to faces (i.e., face likeabil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e attractiveness and memory. Age-related change in social motivation may reduce the relevance of face attractiveness in older adults, with downstream effects on memory. In the present study, 50 young and 51 older participants were presented with face-trait pairs. Faces varied in attractiveness. Participants then completed a face-trait associative recognition memory task and provided likeability ratings for each face. There was a memory-enhancing effect of face attractiveness in young (but not older) participants, which was partially mediated by face likeability. In addition, more attractive and less attractive (compared to moderately attractive) faces were more likely remembered by both young and older participants. This quadratic effect of face attractiveness on memory was not mediated by face likeability.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motivational influences on memory that vary with age.  相似文献   
32.
33.
采用测验法,以64名高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探讨文章标记对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回忆成绩和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阅读水平读者回忆成绩上的文章标记效应不显著;(2)文章标记对于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问题解决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3)不同阅读水平读者的回忆和问题解决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4.
Two new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asymptotic covariance matrix for marginal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of cognitive diagnosis models (CDMs), the inverse of the observed information matrix and the sandwich-type estimator, are introduced. Unlike several previous covariance matrix estimators, the new methods take into account both the item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observed information matrix, the empirical cross-product information matrix, the sandwich-type covariance matrix and the two approaches proposed by de la Torre (2009, J. Educ. Behav. Stat., 34, 115) are discuss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 a correctly specified CDM and Q-matrix or with a slightly misspecified probability model, the observed information matrix and the sandwich-type covariance matrix exhibit good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providing consistent standard errors of item parameter estimates. However, with substantial model misspecification only the sandwich-type covariance matrix exhibits robust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复现性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实证研究难以重复验证,信度较低。大量研究使用多层技术,但只报告整体信度,导致研究可重复危机。基于各种信度系数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理论,以二层模型为例,总结多层信度计算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检索应用情况,并用MPLUS进行实例演示,最后讨论单层信度估计存在的偏差及分层估计的好处。总之,对多层数据进行分层信度估计是很有必要的,可消除因测量工具缺乏信度而导致的研究不可重复。  相似文献   
36.
周静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5):914-925
物质主义的经典研究分别从人格、价值观、目标和需要的角度界定和理解物质主义的相关现象。自我概念一直是贯穿物质主义研究的线索, 但直到最近研究者才试图以它为理论基点统摄与整合已有研究。相关研究表明, 物质主义者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表现为低自尊、权变性自尊; 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一致性, 表现为自我概念不清晰、外显-内隐自尊分离、以及自我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两个综合理论——物质主义的自我逃离理论与物质主义的认同目标追求理论提出, 物质主义是个体将物质拥有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或满足自我认同动机的手段。这两个理论弥补了现有物质主义研究缺乏整合性理论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借鉴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超越单纯的物质主义者自我匮乏的思路, 从而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7.
Generalized DINA Model(G-DINA)为认知诊断模型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理论框架,而高阶诊断模型不仅能描述被试的总体水平,还能描述被试对属性的掌握情况(微观的认知状态)以及被试掌握属性与能力的关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如果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可能对实际诊断工作的操作有较大帮助。文章首先对考虑高阶结构的整合性模型——HO-GDINA模型的形式进行讨论,探讨其参数估计EM算法的实现,并用模拟过程对模型的估计精度进行研究,结果验证了HO-GDINA的EM算法的正确性,并且说明该算法对该模型有较高估计精确度。然后用饱和模型在约束条件下的特殊形式HO-DINA模型对"分数减法"这一经典数据进行EM算法参数估计和具体分析,展示了HO-GDINA在实际情况中的具体使用,并与de la Torre之前用MCMC估计算法得到的研究结果做比较,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HO-GDINA模型的参数估计EM算法在实际情境中的特殊形式下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38.
自尊概念辨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自尊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它与其相近概念,如自尊需要、自我效能、自我价值、自我概念等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该文就自尊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更好地认识自尊这一人格变量。  相似文献   
39.
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浩 《心理学探新》2005,25(4):7-10,30
对于文化心理学存在着多种层面的理解。可以视其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心理学理论思维的转化,也可以视其为心理学方法论上的一种变革。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具有文化补偿的性质;从现实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又面临着文化并置的局面。文化心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关键是如何处理与主流心理学方法论的关系。这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前提。也是其方法论困境的根源,同时也是摆脱这种困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
考试自我效能感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田宝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4,27(2):340-343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的统计分析技术.依据Baron(1986)提出的确定中介变量的规则和标准.对265名中学生的特质考试焦虑、考试自我效能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考试焦虑,考试自我效能感和数学考试成绩是三个潜变量。结果表明,考试焦虑通过考试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对考试成绩产生影响,考试自我效能感对考试成绩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是考试焦虑影响考试成绩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