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1.
汽车驾驶行为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国利  田宏杰  张仙峰 《心理科学》2005,28(5):1211-1213
对汽车驾驶行为的眼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不同路况下的驾驶行为及影响其行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的眼动研究.分析了用眼动分析方法研究交通心理学的特点.并对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2.
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田宝  李灵 《心理科学》2006,29(1):189-193
问卷调查了410名北京市中学教师,探讨了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的工作倦怠没有性别、是否班主任、年龄、任课班级数量、学生人数、周任课时数上的差别。在职称和婚姻因素上有明显的差别,玩世不恭维度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工作倦怠明显高于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教师之间的工作倦怠没有显著差异,单身教师的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比己婚教师明显偏高。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分层回归和优势分析发现:支持行为和限制行为能显著预测情绪衰竭,限制行为的贡献更大;支持行为、监督行为、限制行为和同事行为能显著预测玩世不恭,支持行为的贡献更大;支持行为、同事行为和疏远行为能显著预测成就感低落,同事行为的贡献更大;亲密行为对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没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情节记忆是个体对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所经历的特定事件的记忆.主观报告情节记忆下降是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最典型的表现.与健康对照组老年人相比,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情节记忆下降的速率更快, 罹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更高, 但其情节记忆加工的脑机制尚不明确.前人研究提示,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在外在记忆行为尚未出现损伤的情况下, 其大脑情节记忆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已经出现异常.探究主观记忆减退的记忆神经环路关键节点和路径的异常, 揭示神经环路在老年痴呆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 对深入理解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 主观记忆减退老年人作为特殊的记忆损伤群体, 对其神经环路的深入探究, 也必将为揭示人类记忆的神经机制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4.
This short‐term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d the reciprocal associations among shynes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loneliness in a sample of 361 Chinese college freshmen (138 male students, mean age = 18.57 years). A fully cross‐lagged panel design was used in which shynes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loneliness were assessed at three time points separated by 8 month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ssociations among shynes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loneliness were dynamic and bidirectional. The self‐report scores and the pattern of cross‐lagged associations among shynes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loneliness were the same for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at all three times. Implications for loneliness interven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15.
李爱梅  田婕  李连奇 《心理科学》2011,34(4):920-924
研究目的:探讨易得性启发式对风险决策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易得性启发式与决策框架相互作用下的风险投资行为特点。方法:采用2×2×7混合实验设计和情境实验。结果:成功结果的易得性启发式导致对风险决策问题采用自上而下加工,失败结果为自下而上加工;成功结果时投资倾向为风险趋向,失败结果为风险规避;易得性启发式与决策框架共同影响风险投资倾向。结论:易得性启发式影响风险决策的认知加工过程,并与决策框架对风险投资倾向产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智力落后学生句子判断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38名智力落后学生为被试,探讨了8-18岁学生的句子判断能力.结果显示:1)智力落后学生的句子判断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8-10岁到11-14岁之间增长显著,发展迅速;2)11-14岁组智力落后学生对于语法及语义错误的判断存在显著差异;3)句子判断能力相对较好的智力落后学生,因果关系复句与条件关系复句的判断成绩显著优于转折关系复句的判断成绩.  相似文献   
117.
具身认知作为一种新兴思潮,强调身体经验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抽象概念及认知的作用。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考察身体和道德认知加工的关系已成为现今道德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以往道德具身认知研究,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模拟感觉运动隐喻理论和进化理论四种道德具身认知理论,讨论并分析了现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未来的研究可在多文化背景下进行,并依靠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具身认知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8.
手持移动界面功效是小屏幕显示界面设计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手机界面的前景和背景颜色搭配、界面呈现方式(图标或文字)等对手持界面操作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景和背景颜色搭配对手持界面操作效率有显著影响,界面呈现方式对操作效率有一定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问卷调查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9.
神经眼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至少横跨了眼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在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断上,以各个专科有限的专业知识来分析整个人体复杂的病情,难免会有其局限性或引起判断失误.我国神经眼科学发展缓慢,神经眼科这一交叉学科是相关科室的共同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对神经眼科学进行探讨和哲学思考,以引起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0.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role of the perceived culture of the outgroup and the perceiver's cognitive style on the intergroup process. We conducted a survey among mainland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o discover the role of their personal endorsement of Hong Kong Chinese's distinctive values and 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 in predicting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Hong Kong Chinese outgroup. Results showed that mainland Chinese who gave a higher endorsement of Hong Kong Chinese values were more likely to show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Hong Kong Chinese, especially for people with a higher 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 Thes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function of shared social reality on the formation of positive intergroup attitude. Future directions for intergroup research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