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7篇
  1970年   7篇
  1969年   11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个体心理模式对慢性疾病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慢性疾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然而其预后一直不理想,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慢性疾病患者如何看待疾病和自身———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82.
283.
284.
本研究的对象为初一、初三和高二学生。研究结果如下: 1.在校青少年思惟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形式逻辑思惟在初一阶段开始占优势,到高二阶段已趋基本成熟;辩证逻辑思惟在初一阶段已初步具备,到高二阶段开始占优势。 2.在校青少年思惟发展的性别特点是:男女生思惟发展水平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各有其特色。不能认为男优女劣或女优男劣。 3.不同类型学校在校青少年思惟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85.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存仁 《心理学报》1989,22(2):20-30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主要是根据Bayley量表结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本量表是评价0—3岁儿童智能发育的诊断性量表,用来评价和分析儿童的早期发展。因而它是优生优育和早期教育的一个有效工具。它既可以为儿童工作者,尤其是儿科、儿保工作者,儿童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的托幼保教工作人员在对儿童进行诊断、治疗和教育时作为依据,也可以用作研究工作者在研究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例如: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一个诊断工具,提供比较确切的数据。  相似文献   
286.
心理测量数据的灰色统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国庆 《心理学报》1989,22(3):106-109
1982年我国邓聚龙教授创立灰色系统理论,本文将灰色系统中的理论应用于心理测量,给出一种心理测量数据处理的灰色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287.
陈会昌  张东 《心理学报》1988,21(4):95-103
本文概要介绍了6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苏联心理学对自我意识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1.自我意识的实质、地位和发展因素;2.自我意识的结构;3.自我意识的发生;4.对西方自我意识研究的态度。作者认为,苏联心理学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始终坚持了唯物主义传统;苏联对自我意识的研究70年代以后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但仍有很多问题没解决;苏联心理学者近期十分注意西方学者对自我意识的研究,但在研究的广度、实验技术和已积累的资料等方面,距西方仍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88.
立体深度知觉恒常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鸿伟 《心理学报》1984,17(1):45-51
本实验研究在六米以内的观察距离上测定了立体深度知觉的恒常性程度,并试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了立体常性程度。结果发现,在六米以内不排除辐合、调节为有效的距离线索的条件下,对三种不同的客体深度进行观察其知觉深度保持恒常。立体深度知觉常性也可以用布伦斯维克比率计算其恒常性程度。  相似文献   
289.
Summary A psychiatrist and a pastoral psychologist considered the problem of guilt as a source of alienation in depressed and suicidal patients by using a four-dimensional approach in a group psychotherapy setting. This involved functioning as cotherapists representing the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orientations and utilizing both didactic and insight-oriented approaches to elicit and explore meaningful material related to guilt feelings. With a number of exceptions, the patients did not appear to make a sharp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otherapists' roles. The didactic openings on guilt served to provoke ready discussion of personal conflicts involving guilt feelings, especially in the silent patients who were not easily drawn into spontaneous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2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