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采取DRM范式,要求被试判断词表项目的字形结构或音调,从而间接学习词表,考察了关联性、不同编码方式和测验情境(测验次数、测验词颜色两个变量)对真实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发现:(1)随着关联性的增加,未学词的错误再认率也增加,说明关联性是引发错误记忆的必要条件;(2)字形判断比字音判断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说明汉字中形—义联结可能比音—义联结更加紧密;(3)测验情境对真实和错误记忆影响并不相同,表明两者虽然同源,但具有完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442.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role internalization as a moderato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s multiple role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as investigated. Study 1 identified three components of gender role internalization, which were labeled "Traditional Ideal Person,""Self-sacrifice," and "Competence without Complaint," and found that it did not overlap with existing gender-typed measures among 128 female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gender role internalization was confirmed in Study 2 among a sample of 225 women in the paid Hong Kong workforce. As expected, role quality was a better predictor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an role quantity. Gender role internalization accounted for significant portions of explained variance even after taking role quality into account. Inter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Ideal Person and Competence without Complaint messages exacerbated distress in certain areas when role quality was low. However, internalization of Self-Sacrifice messages mitigated distress for Chinese women with low work quality.  相似文献   
443.
顾客参与内容创造是顾客创造媒体(consumer-generated media, CGM)发展的基石, 对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CGM研究刚刚起步, 顾客参与创造的研究有限, 而为数不多的群体创造多针对组织、团队, 针对顾客群体的甚少。针对蓬勃发展的CGM中顾客参与内容创造的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都很缺乏。研究试图在相关研究基础上, 从顾客视角, 使用动机理论、情绪理论、个体创造力和群体创造理论, 科学采用实验、社会网络分析和调查等多种方法, 并尝试采用心理学仪器(如近红外等)采集客观数据, 对CGM中顾客参与内容创造的个体心理反应、群体创造过程、群体创造方式和环境机制进行深入探索。预期成果将有助于互联网企业建立科学的用户参与网络机制以提高竞争力, 有助于传统企业更有效的利用顾客参与进行营销推广、促进销售并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  相似文献   
444.
将“自我欺骗”作为一种干预工具,导入信任、爱与优良文化等,对一名躁狂症患者进行了历时6年的追踪治疗。结果表明,患者BRMS分数显著降低,行为问题逐渐消失,因此,“自我欺骗”对躁狂症的矫正与治疗有着积极的效应。  相似文献   
445.
采用学习坚持性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内在价值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407名四、五年级小学生施测,并收集学生期中考试成绩作为客观指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考察学习坚持性和学习投入在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学习坚持性与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学习投入、学业成就均显著正相关;(2)学习坚持性可以部分中介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内在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的相关;(3)学习坚持性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446.
采用2(公正世界信念状态:公正vs不公正)×2(中奖者的个性品质:正向vs负向)被试间实验设计,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公正世界信念是否具有跨情境动机效应。结果发现:预先激活的公正世界信念状态迁移到了回忆不同个性品质中奖者奖金数额这个不同情境中,影响了人们的记忆。表明公正世界信念存在跨情境动机效应。  相似文献   
447.
把条件推理命题作为一种观点置入一种具体的情境中[1],考察了"自己"与"作者"两种不同立场下,说服、劝阻与中性三种效价下的命题后件以及个体持有的内隐观点对大学生被试推理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大前提的语义表征取决于个体所持有的内隐观点.(2)就说服与劝阻两种效价而言,人类的思维绝不是简单的对于积极的结果表现出"趋向",对消极的结果表现出"回避".(3)就两种立场而言,在作者的立场下,并没有得到更符合逻辑的推理结果,因此双加工理论还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448.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学业求助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与学业求助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成就目标、自我效能、班级环境和任务难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激发学生有效求助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449.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构建是以“义利之辨”为基础 ,以“富国安民”为中心 ,以“均而安”和“节用”等德政措施为手段 ,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向目的 ,具有德性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450.
Frames of reference in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3 experiments,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spatial updating in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s. Participants learned locations of virtual objects on the physical floor. They were turned to appropriate facing directions while blindfolded before making pointing judgments (e.g., "Imagine you are facing X. Point to Y"). Experiments manipulated the angula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arning heading and the imagined heading and between the actual heading and the imagined heading. The effect of actual-imagined on pointing latency was observed for naive users but not for users with brief training or instructions concerning the fact that objects can move with body move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ive users used an environment-stabilized reference frame to access information arrays, but with experience and instruction the nature of the representation changed from an environment stabilized to a body stabilized reference fr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