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69篇
  8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Xiang, L. & Zhao, Y. (2012). 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cognitive responses to intergroup threat as assessed using 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 A study of a low-status group from China.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53, 280-285. Explicit and implicit methods are typically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ective controlled and automatic cognitive responses to intergroup threat. However, these may not be "process pure" measures of automatic or controlled responses. The present study used 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cognitive responses to intergroup threat. Following exposure to a threat/no threat manipulation, fifty Chinese rural undergraduates who were regarded as low-status group members completed a recognition memory task, in which they were asked to identify all or select "old" (previously presented) trait words relating to an urban out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non-threat group, when rural members perceived threat from an urban group, their automatic response was a decrease in favoritism for this outgroup, but was not derogative, whereas the controlled response was neither positive nor negative. These findings are in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using explicit and implicit methods. The reasons for this discrepanc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22.
段海军  连灵 《心理科学》2012,35(1):76-81
物体识别的两大理论一直存在争议。以物体为中心理论认为不管物体出现在什么位置,识别均与空间位置无关,而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认为识别与空间位置有关。研究参照物体识别的“小几何体”思想自制实验材料,采用启动范式下的分类任务,通过操纵物体自身的结构信息和相对的结构信息,考察了三维物体识别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物体自身组成部分之间的分离水平和物体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对物体识别的影响均呈层级式。支持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的整体表征观;(2)不分离水平和相同位置上,整体启动快于部分启动;全分离水平和远距离位置上,部分启动快于整体启动。支持以物体为中心理论的小几何体优先加工观。实现两大理论的融合需要进一步厘清“What + Where”两通路联合表征的二级子层级。  相似文献   
823.
824.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针对生活环境质量问题,应尽快出台环境与健康管理法规及条例,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通过开展健康城市建设项目,倡导环境保护,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坚持生态立市,加强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及污染防治,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25.
826.
以西北民族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所多民族混合学校、1所单一少数民族学校以及兰州市1所普通中学的521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地位量表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心理地位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的心理地位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3)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4)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特征能够较好地预测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27.
心理账户:理论与应用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账户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非替代性”的本质特征以及特殊的心理运算规则,心理账户在各个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价格感知;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消费预算的研究。未来将在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跨文化研究,对心理账户的内在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28.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凸显绿色信贷的现实意义。绿色信贷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要求的企业(项目)进行信贷控制,旨在强调银行贷款或资助之企业(项目)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绿色信贷的实施是实现环境内生型绿色经济的重要保证,是环境伦理和环境金融的有机结合,将加快推进我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使环境保护逐步融入各项社会管理体系,是一份神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29.
本文认为 ,关于民族精神的内涵应当区分客观形态的民族精神与作为弘扬和培育对象的民族精神。前者是中性的 ,既包含积极因素 ,也有历史的局限 ;后者则是适应实践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文章根据对民族精神积极内涵的科学概括 ,分析了民族精神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并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处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坚持真理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0.
通过对341名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任务测查,考察了父亲情绪表达、儿童气质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外显、内隐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的积极情绪性对其外显行为问题与社会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绪性对其社会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儿童的努力控制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较强地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社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努力控制、消极情绪性对儿童社会适应有显著交互作用,父亲情绪表达对不同气质特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