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为探讨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使用网络亲子沟通问卷、亲子关系问卷、获益性解释问卷、问题行为量表、自尊量表、抑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网络亲子沟通、亲子关系、获益性解释和社会适应中,两两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亲子沟通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还能通过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亲子关系的中介效应均受到获益性解释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高获益性解释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网络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改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2.
马原啸  陈旭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2):1967-1979
非安全依恋可塑性是借助认知启动技术(例如安全依恋启动)使非安全依恋个体长期处于敏感和支持性的环境中, 从而唤醒个体积极的依恋经历, 使其对依恋关系形成新的认知图式, 最终实现非安全依恋个体内部工作模型的重构。本项目针对非安全依恋个体的认知加工缺陷, 采用安全依恋启动的方法探索非安全依恋可塑性的发生机制及相应的神经生理基础。项目拟从单次安全依恋启动对非安全依恋个体认知加工缺陷的改善效应、多任务条件下对重复安全启动效应的检验以及重复安全依恋启动效应的追踪研究三方面开展非安全依恋可塑性研究; 研究手段采用行为-生理-脑成像的技术, 从安全依恋启动的性质、方式和时间三个维度上系统地探究非安全依恋可塑性的发生机制与神经基础。非安全依恋可塑性研究为安全依恋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提出的依恋图式重构理论是对安全基地图式理论的印证与发展, 对重复安全启动效应的检验及追踪研究试图为非安全依恋可塑性研究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研究成果对于非安全依恋人群的干预训练、提升依恋安全感、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43.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的方法检验了默认选项的助推策略是否能够促进慈善捐赠行为。结果发现:(1)相较于把被试费的“保留选项”设置为默认,把“捐献选项”设置为默认时,被试捐献的概率和金额更高;(2)在多个捐款选项情景中,默认选项的设置总体上提高了默认选项被选择的概率;将最大金额选项设置为默认选项有助于提高被试平均捐赠额。这些发现表明,应用默认选项的助推策略能够有效促进人们的捐赠行为。本研究结果对减少募捐成本、提高募捐效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44.
徐菊  马方圆  张明  张阳 《心理学报》2015,47(8):981-991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是指当线索-靶子的时隔大于约300 ms时, 被试对呈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子相较对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的靶子而言反应更慢的现象。新近抑制标签 (Inhibitory tagging, IT) 理论指出, 除返回抑制外, 一个由前额叶执行控制系统负责的抑制标签机制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 起着暂时中断刺激-反应链接的作用。然而, 迄今为止, 该理论的关键假设-“抑制标签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返回抑制发挥作用”还未有来自常规被试研究的支持。结合线索-靶子和Stroop范式, 采用8(训练天数)×2(线索-靶子关系)×3(色字一致性)的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通过连续8天的长时训练对常规被试的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功能在学习可塑性上的差别进行考察。结果发现, 返回抑制随着练习的增加呈现出了显著降低的趋势, 而抑制标签并未随着练习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返回抑制和抑制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分离, 为抑制标签理论的关键假设提供了重要的来自常规被试的证据。  相似文献   
445.
驾车时听音乐非常普遍。唤醒理论认为, 音乐可以使驾驶员处于最佳唤醒水平, 有利于驾驶警觉的维持。但是, 根据中枢容量有限理论, 音乐也会使驾驶员分心, 危害道路安全。动态模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音乐对驾驶警觉起到唤醒抑或分心影响, 取决于音乐复杂性、驾驶情境要求及驾驶员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动态调节。最新的补偿控制理论则强调, 驾驶员自我调控是恢复动态平衡的关键。而未来的研究应关注驾驶员心理负荷的测量、智能车载音乐系统的开发以及驾驶员培训等领域。  相似文献   
446.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现状:意义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学  鞠冬  马力 《心理学报》2014,46(2):265-284
本文对2008~2011年这4个年度发表在英文和中文组织行为学方面重要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进行总结, 旨在让国内学者了解现今组织行为学的现状和发展。我们在分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就当前中国组织行为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总结性的看法, 包括:研究问题很大程度上追随国际潮流, 但缺乏对本土重要问题的关注; 研究方法过多地集中于定量的问卷调查法, 但缺乏对多种不同方法的应用; 研究的分析层次过多地集中在个体层次上, 而对多层次的组织和团队管理现象关注不足。为更好地促进组织行为学科的发展, 本文建议:应该注重立足中国的组织和管理现象来挖掘研究问题;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特别应鼓励开展定性研究; 注重跨层次研究和研究的情境化等。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组织行为领域的全面情况并详细分析其中的若干个例, 为如何克服以上不足提供具体的范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447.
本研究选取43名小学四年级学生(18名男生和25名女生)为实验被试,探究了工作记忆负荷和自动化提取对复杂加法心算策略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工作记忆负荷对复杂加法心算策略的影响显著,即一项加法心算策略所需的工作记忆负荷越小,该策略的执行效果越好;(2)自动化提取对加法心算策略的影响显著,即一项加法心算策略所需自动化提取的程度越高,该策略的执行效果越好;(3)工作记忆负荷和自动化提取对加法心算策略效果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在自动化提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工作记忆负荷的大小对心算策略执行效果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在自动化提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工作记忆负荷小的心算策略的执行效果显著优于工作记忆负荷大的心算策略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448.
方平  马焱  朱文龙  姜媛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9):1427-1434
自尊概念从诞生以来一直受到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在诸多研究和理论的推进之下, 对于其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并没有达成统一, 与相关概念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与误用。研究以历史为线索, 对自尊概念发展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几种观点进行了总结与评述, 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与辨析。在此基础上, 研究还对现阶段自尊研究的热点话题--真实自尊的概念进行了梳理, 明确了其与虚假自尊或过分追求的自尊之间的本质差异, 即自尊的权变性与条件性, 以期为后续实证研究的展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9.
研究采用提取练习效应研究的经典范式,通过比较学习材料的线索强度对不同学习策略效果的影响来探讨提取练习效应的内部机制。结果发现:(1)当最终测试为线索回忆时,线索强度与学习策略交互作用显著,强线索条件下两组成绩差异不显著,弱线索条件下提取练习组显著高于精细加工组;(2)当最终测试为再认测验时,线索强度与学习策略在虚报率和目标词再认反应时上交互作用显著,精细加工组在弱线索条件下的虚报率显著高于强线索条件,在强弱线索条件下的目标词再认反应时差异不显著;提取练习条件组在强弱线索条件下的虚报率差异不显著,在强弱线索条件下的目标词再认反应时差异边缘显著,弱线索条件下反应时要比强线索条件下更长。上述结果表明材料的线索强度是区分提取练习与精细加工的重要变量,揭示了提取练习的内部加工机制不同于精细加工,反驳了精细提取假设,支持情景语境假设。  相似文献   
450.
研究使用提取诱发遗忘范式,在提取练习和最终测试间插入午睡(1小时)或等长时段的分心任务,通过比较午睡组和非午睡组的记忆成绩来探测午睡对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1)午睡组的Rp-项目正确率显著低于Nrp项目,出现了提取诱发遗忘效应;Rp+项目的正确率则显著高于Nrp项目,出现提取练习效应;(2)非午睡组的Rp-项目正确率和Nrp项目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说明提取练习阶段后间隔一小时就不能观测到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一小时的午睡巩固了提取诱发遗忘现象,首次从短期睡眠的角度支持了情景抑制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