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Film clips are widely used in emotion research due to their relatively high ecological validity. Although researchers have established various film clip sets for different cultures, the few that exist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e do not adequately address positive emotions.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establish a standardised database of Chinese emotional film clips that could elicit more categories of reported positive emotions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databases and to expand the available film clips that can be used as neutral materials.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construct the database. In experiment 1, 111 film clips were selected from more than one thousand Chinese movies for preliminary screening. After 315 participants viewed and evaluated these film clips, 39 excerpts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validation. In experiment 2, 147 participants watched and rated these 39 film clips, as well as another 8 excerpts chosen from the existing databases, to compare their validity. Eventually, 22 film excerpts that successfully evoked three positive emotions (joy, amusement, and tenderness), four negative emotions (moral disgust, anger, fear, and sadness), and neutrality formed the standardised database of Chinese emotional film clips.  相似文献   
182.
梅宏玉  吴嵩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35-2045
在谎言识别研究中, 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们在意识层面上识别谎言的正确率仅仅略高于随机水平。于是, 大量的研究转而考察无意识加工对谎言识别的影响。本文从测谎者的角度出发, 考察测谎者的无意识加工是否可以提高其谎言识别的正确率。本文梳理了关于无意识谎言识别的理论建构, 总结了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实证研究, 从无意识的信息接收、信息接收后的无意识思维以及无意识判断决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的重要的成果和主要的争议。针对目前研究的困境, 本文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理论建构、交互式谎言情境、线索加工匹配效应、测试生理和脑激活指标以及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应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3.
树木是绘画测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 其主要的分析体系为房树人测试与树木测试, 二者对树木的操作过程和分析方法存在差异。树木意象的测试具有一定的信效度, 可以有效地反应个体的心理状态, 敏锐地体现出个体与当前环境的交互作用, 检测病理性创伤反应, 鉴别特殊群体。未来研究可考虑测试的文化特异性, 进一步检验树木–伤疤–创伤理论并完善其在灾难心理领域的应用, 也期待研究者改进测试程序并继续对其进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84.
基于语言内容的谎言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内容线索是识别谎言的三种线索之一, 主要分为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和真实监控两个模型。语言内容线索模型主要有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真实监控、人际欺骗理论和语言接近度等4种, 这些模型在理论基础、识别标准和识别有效性上各不相同。此外, 年龄、社会技能、幻想倾向、文化差异、事件熟悉度、人际互动和询问策略等因素都会影响语言内容线索的有效性。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整合模型、发展谎言线索、量化线索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语言内容线索, 并通过发展主动识别技巧, 结合非语言行为线索以提高语言内容线索识别谎言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5.
组织公正感的研究近些年在美国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公司管理的实践。而在中国,组织公正感理论还鲜为人知。本文试图对组织公正感理论的内容及其研究成果作一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组织公正感理论。  相似文献   
186.
提取诱发遗忘强调对相关项目的提取会造成对其竞争项目的抑制,从而导致对这些竞争项目的暂时遗忘。文章阐释了提取诱发遗忘的概念界定与实验范式、有关理论以及实证研究,并重点介绍了提取诱发遗忘的机制研究,对抑制说与非抑制说的争论及实验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应更侧重于抑制的具体过程、抑制在哪个水平上执行、激活扩展如何被限制及提取诱发遗忘的情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7.
宋广文  崔吉芳 《心理科学》2008,31(3):532-536
采用纸笔测验法对大学生如何进行范畴三段论推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被试为123名大学生.研究发现:(1)人们在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一般有图形(像)的参与,且明晰的图形提示有助于推理成绩的提高;(2)影响范畴三段论推理的因素主要有前提能够建构的模型的数目、前提的内容、前提的格(格效应)和推理者自身(文理科、知识背景等)因素.具体而言,图示只对纯符号推理题有提高作用,理科学生只在文字内容推理题上显著高于文科学生;(3)对前提的不完全解释是产生推理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8.
Job search theories traditionally assume that job seekers have ope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bou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his may be moderated by the degree that labor markets rely on external recruitment to convey information abou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particular, external recruitment may be more widely used in some countries than other countries. Accordingly, this paper hypothesizes that job search practices that rely on external recruitment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with potential recrui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widely 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 in China and that job search practices are more likely to influence starting w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 in China. Using samples of graduating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job seekers gathe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 in China, and that job search effort is more likely to influence starting w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n in China.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job search theories need to consider job seeker access to information as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variable in job search theory.  相似文献   
189.
在库恩“范式”理论的发展中,“类比”对于塑形知识范式的基本作用被越来越多地强调。与此相应,亚里士多德亦将“类比”作为认识得以形成和扩展的基本方法。正是凭借对“人间”领域中较熟悉事物的观察,亚里士多德才得以形成对“天”进行论说的概念基础。正因如此,亚式物理学中那些诸多不同于现代物理学的特质,似都可以通过这种独特的类比模式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90.
生命史理论作为进化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 同时关注了环境因素和个体经验, 是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的有机结合, 但是该理论目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得到的关注还相当有限。因此该理论具体的建立、发展过程, 主要理论观点, 以及主要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梳理和介绍, 以便于研究者对其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此外, 结合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道德行为, 可以发现不同生命史策略在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不道德/暴力犯罪行为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并且控制感、安全感和调节定向理论都会是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该将生命史理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进行更广泛的应用, 为社会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分析道德行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