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清末民国时期瘟疫下的哈尔滨社会.认识政府、传统文化、个人这三者在瘟疫环境下所做出的反应,以及各自所呈现出来的理性化发展趋向,尤其是剖析了个人的生活条件模式以及行为的理性化演变趋势.这一研究对现实中政府、民众乃至个人在危机过后进行反思、提高、做出理性变动,以及在危机状态下如何与民众进行沟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2.
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要素的系统.对每一种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有特定的思维方式.疾病的诊断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反映客观的真实程度愈高,诊断的正确性愈高,而客观真实性的再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人的主观意识又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实现.所以,人的思维在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意义.而医学影像诊断思维又有其特点,即以形象思维为先导,以逻辑思维来归结,又有非逻辑思维闪现,如直觉、灵感、经验思维.只有各种思维形式有机的交叉运用,才能得出最接近真实的诊断结论.  相似文献   
203.
伍晓明  江怡 《哲学动态》2007,(12):27-32
哲学研究的生命在于从习以为常的日常概念中发现问题,从而推进我们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在这种意义上,哲学研究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伍晓明先生和江怡先生在英国牛津大学的一番对话,试图通过揭示中国文化中的"天命"概念的哲学意蕴及其与西方哲学的重要差别,说明中西文化在思想出发点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他们对"哲学拓扑学"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西文化特征的认识,并由此开启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4.
郭沂 《哲学动态》2007,3(3):3-13
一个半世纪以来,儒学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挑战,面临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建构新的儒学体系,实现儒学的当代转型,便成为关系到儒学生死存亡的时代课题。为此,国际儒学联合会于2006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经典、道统与儒学的当代转型”的座谈会,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做了发言。在研讨会基础上,为了深入儒学转型研究,我们特组织了“当代儒学转型”专题讨论,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并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5.
Individuals often rely on their affect for information. However, positive or negative affect may not be informative for individuals who are more prone to feel affect of this particular valence in general, unless they chronically monitor their internal states. A series of studies demonstrates that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s’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focus of attention and in trait affective valence associated with their approach versus avoidance motivation determine reliance on affect as information. Specifically, our findings show that while positive affect is used as an input in product satisfaction judgments regardless of individuals’ approach versus avoidance motivation, negative affect is used only by individuals with a predominant approach motivation.  相似文献   
206.
Studies into interactions between explicit and implicit motor sequence learning have yielded mixed results. Some of these discrepancie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difficulties in isolating implicit learn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explicit knowledge on implicit learning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Alternating Serial Response Time (ASRT) task, a probabilistic sequence learning paradigm that yields continuous and relatively pure measures of implicit learning. Results revealed that implicit learning occurred to the same extent, whether or not subjects had explicit knowledge. Some evidence, however, indicated that explicit knowledge could interfere with the expression of implicit learning early in training. In addition, there were dissociations between learning measures, in that reaction time and accuracy were differentially affected by explicit knowledge.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mplicit sequence learning occurs independently of explicit knowledge, and help to explain previous discrepant findings.  相似文献   
207.
本文研究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因素相关关系及其对不同人格评价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研究1对352名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特征进行问卷测量;研究2和3采用情绪Stroop范式对高低拖延行为个体对人格特征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拖延程度与神经质、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三种人格特质呈显著负相关.(2)拖延行为高低分组在神经质、严谨性词和拖延词上的Stroop效应差异显著.高拖延行为个体对神经质评价词和拖延词存在注意偏向;低拖延行为个体对严谨性评价词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208.
运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118名初中男学生进行攻击性的研究.比较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攻击行为.包括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结果显示:群体无论是作为攻击来源还是攻击目标都能起到增加攻击行为的情境作用;个体之间与群体之间在攻击性方面有显著差异;群体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攻击性远高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攻击性: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时比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209.
个人品德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儒家的个人品德养成论思想,分析了有关个人品德构成中的知情意行,梳理了环境、教育对于个人品德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论述了修养对于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210.
一一对应和数量比较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本研究中.40名4岁和39名5岁的儿童分别完成了不同比例数量的一一对应任务和数量比较任务。结果表明:(1)两种实验任务下均出现比例效应.说明儿童在解决一一对应问题时,仍然用数量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判断;(2)任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一一对应任务下的正确率要显著低于数量比较任务下的正确率;(3)知觉线索更多地影响数量比较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