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9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7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71.
在中文阅读中字音、字形的作用及其发展转换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宋华  张厚粲  舒华 《心理学报》1995,28(2):139-144
采用接近正常阅读的校对任务,探讨字音,字形在中文阅读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变化,结果表彰词识别能力随着年级,语文能力的提高而增强。(2)在中文的字词识别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发展转换,初学阅读者在阅读中主要依靠的是字音;而成人熟练读者则主要依靠的是字形,在同一年级内,能力高的儿童首先向下一阶段转换。  相似文献   
87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group context on subjects risk attitudes 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the framing of choice outcomes in a ‘life-death’ decision problem. It seeks to uncover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decision-making biases by systematically manipulating the decision context in which the ‘life-death’ problem was described.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subjects risk preferences varied as a fun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Previously observed reversals in preferences (framing effects) appeared in large-group contexts and disappeared in small-group and family contexts. When considering the fate of small groups, subjects unambiguously favored the probabilistic outcome, no matter how the ‘life-death’ decision problem was framed. The empir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human choice patterns are behaviorally distinguishable across large-group, small-group, and family soci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873.
人事决策信息利用和效能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 1 2 2名人事管理人员为被试 ,采用问卷测量法 ,分析了企业人事决策信息利用的现状 ,信息利用指标和效能的关系。结果发现 :1企业人事决策中比较重视能力要求信息、组织环境信息和个人档案材料 ,忽略心理特点信息的利用 ;2非程序信息、人职匹配信息对效能指标的直接预测力较强 ,其他指标的预测力较弱 ;3能力要求、考核成绩、个人档案材料等信息通过人职匹配信息的利用对效能指标产生影响。文章还构建了人事决策的效能预测模型 ,并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企业人事决策诊断和发展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74.
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随机抽取24名大学生(男女各半)观看了两段内容不同的录像片段,对观看录像时的主观体验和心率(HR)、指端脉搏容积(FPV)的变化情况做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实验选用的两段录像分别诱发出了正性和负性情绪.②不同情绪下的自主生理反应是不同的。正性情绪下,HR变化不显著,FPV显著下降;负性情绪下,HR显著增加,FPV显著下降。③不同情绪下的生理反应恢复速度没有差异,但不同生理指标的恢复速度有差异,HR的恢复速度比FPV的快.④正性情绪下,HR和FPV之间的相关很低;负情情绪下。两种生理指标之间里显著的负相关.⑤性别只对生理指标的基础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875.
中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490名高三学生的18个作文变量的测验资料,运用高阶因素分析法概括出中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结构的三个群因素。第一个是作文能力的因素,它是作文认知活动的各种能力相互作用的一种协调发展程度。第二个是由词汇量、造句等能力组合成的词语能力,它是作文能力结构中的一个活跃因素。第三个是词汇量因素,它独立存在于一阶、二阶因素中,表明它是不同阶段认知活动的一个不可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876.
王垒  姚真 《心理学报》1997,30(3):264-270
14个小组的大学生共68人参加两种不同的群体工作,其中7组进行开放式问题的讨论,7组进行封闭式问题的讨论。从工作进程、工作模式和工作特点等方面记录群体工作行为:工作进程各阶段所用时间,发言的针对性,发言的连续性,说明问题的方式和深度,群体的意见分歧与支持行为和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封闭式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澄清问题并且更多引用例子来阐述观点;讨论开放式问题多采用归纳推理而封闭式问题多采用演绎推理;无论在哪种问题的讨论中,针对个体的发言都显著多于针对整体的发言,而且人们更多地以非言语的方式而不是口头方式表示赞成。本文对以上结果在电视、电话和计算机辅助会议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877.
一种快速记忆法个案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洪礼 《心理学报》1990,23(1):99-105
作者以自己为被试,运用自己创造的一系列数序形象挂钩法识记105位化学元素名称和300位圆周率数字,结果表明:运用此法记忆顺序性极强、数量很大、难于记住的材料快速高效,能倒顺背诵和随点随背,能冲破前摄和倒摄干扰,使识记很快通过短时记忆而迅速地顺利进入长时记忆,在识记后的开初(26小时)遗忘不多也不快,在隔一天以后进行检查(复习)并强化未记牢的材料,可使保持率在数百日后不下降,因而作者认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应界定为机械识记的遗忘曲线较为妥当。作者在文中第一次较详细地公开了在一天内就能倒顺背诵105位化学元素名称和300位圆周率数字的数序形象挂钩法及其关键与技巧。  相似文献   
878.
气功入静过程中自发脑电波功率谱及相干函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脑电技术和功率谱与相干函数的计算机分析方法,对78名受试者,分别进行了气功入静、一般休息和普通睡眠时的不同脑电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入静过程能够使额区脑电能量在δ频段下降,在α频段上升,并在特定频率附近额枕脑电相干值增大。由此提出了入静深度指数概念,并证明了:(1)与一般休息相比,入静深度指数在练功时增大,在睡眠时下降,表示入静过程有自己的特殊规律。(2)内养功、强壮功、虚明功的入静深度指数无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练功方法均能达到入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9.
A Bayesian Model II approach to the estimation of proportions inm groups (discussed by Novick, Lewis, and Jackson) is extended to obtain posterior marginal distributions for the proportion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se will be useful in applications (such as Individually Prescribed Instruction) where decisions are to be made separately for each proportion, rather than jointly for the set of proportions. In addition, the approach is extended to allow greater use of prior information than previously and the specification of this prior information is discussed.We are grateful to a reviewer for suggestions that made possible a more concise and complete presentation of our work.  相似文献   
880.
王乃怡 《心理学报》1987,20(3):17-20
本文研究了500-1000Hz倍频程带噪声80-110dBSPL,连续暴露8分钟后,在听阈的恢复过程中听阈的回升与最大TTS随暴露的声级向高频转移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当暴露的强度超过90dBSPL时,听阈在2000和4000Hz上的回升随声级增加而增加、而当强度达到98dBSPL以后,回升不再随声级而增加了。最大TTS开始向高频转移时的临界强度是95dBSPL,而此时也正好是回升在高频处于急剧增加的过程中。可以设想,听阈回升的增加和最大TTS的频率转移二者可能都反映着听觉疲劳的发展。因此,为了安全,可以把90dBSPL看做是500—1000Hz倍频程带噪声的最大允许声压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