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群豹 《管子学刊》2005,(4):114-115
史学家把公元1840—1919年这一时期,称作中国的近代社会。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两次大的对外战事:一是由英国人发动的旨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二是爆发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其结果,都以中国人的失败而告终。许多有识之士由此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学技术有了深刻认识,于是,催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相似文献   
172.
平面几何图形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广文  蔡成后 《心理科学》2005,28(3):569-572
在人工语法范式下,以平面几何图形为材料。探讨平面几何图形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特点,并增设性别变量以了解内隐和外显学习的性别差异。以10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分内隐和外显学习组,每组男女各半。结果表明:1、指导语上不存在主效应,即平面几何图形内隐学习存在优势效应。2、性别变量不存在主效应,即男女在学习能力上性别差异不显著。3、单元变量上存在主效应,单元二的成绩好于单元一。实验结果再次证明了内隐学习优势效应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3.
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的关系。研究表明:1)哲学性向对宗教、神灵、金钱、家族崇拜起负向作用;对政治、国家和民族主义起正向作用。2)生活事件对神灵、生命和家庭起负向预测作用;生活事件通过与哲学性向的交互作用对民族信仰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4.
宋斌 《现代哲学》2006,(2):72-77
与常识的和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相比,由詹姆士第一次明确阐述的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以及体现在这些特点中的不同的哲学内涵。这些特点和内涵都是怎样产生的呢?在认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无其根源?该文拟通过联系休谟的经验主义,尤其是他的因果理论,来追溯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75.
组织结构图标记对文章整体信息理解与保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晓新  宋永宁  黄昭鸣 《心理科学》2006,29(5):1101-1103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组织结构图标记对被试文章整体信息理解与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组织结构图进行标记能有效提高被试对文章整体信息的通达;(2)组织结构图标记类型与文章难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即在文章容易时,标记效应不显著;在文章较难时,标记效应极显著;(3)当阅读材料较难时,在半标记条件下,被试得分最高;全标记次之;无标记最低。  相似文献   
176.
宋怡 《心理科学》2006,29(4):951-953
研究以100名中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学习成绩抱负水平指导的实验。研究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谈话的方式,配以强化问卷,经过半年的实证研究,发现指导中学生设置恰当的学习成绩抱负水平,可以促进其学习成功感的提高。研究表明,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发挥学习成绩(分数)(抱负水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7.
文章主要介绍了语义启动的过程及其脑机制的研究进展。启动效应是内隐记忆的研究焦点,而语义启动是通过刺激的语义特征来研究启动效应的。语义启动的脑机制研究一般是通过脑损伤、脑成像和ERPs等方法实现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广泛区域都参与着语义启动过程,尤其是脑前区和大脑的左半球。  相似文献   
178.
在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中,引人注目的有两个重要理论模型:Blatt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定义”模型以及Deci和Ryan提出的“心理需要与动机”模型。2003年以来,Shahar和Henrich等人又在对这两个模型的整合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和完善了“以动机为中介”的人格发展模型,其理论上传承发展和方法上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新进展进行梳理,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9.
In this study, we introduce an interval estimation approach based on Bayesia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 evaluate factorial invariance. For each tested parameter, the size of noninvariance with an uncertainty interval (i.e. highest density interval [HDI]) is assessed via Bayesian parameter estimation. By comparing the most credible values (i.e. 95% HDI) with a region of practical equivalence (ROPE), the Bayesian approach allows researchers to (1) support the null hypothesis of practical invariance, and (2) examine th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the noninvariant parameter.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likelihood ratio test,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roposed Bayesian approach could offer additional insight into evaluating factorial invariance, thus, leading to more informative conclusions. We provide an empirical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procedure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proposed method in applied research. The importance of and influences on the choice of an appropriate ROP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0.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ego depletion increases dishonesty.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ego depletion makes participants unable to exert self‐control or unwilling to exert self‐control when it increases dishonesty.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is. Based on the process model, ego depletion causes individual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material rewards and increases the motivation to act on impulse. Therefore, it is possible that ego‐depleted participants are unwilling, rather than unable, to be honest. We conducted two experiments to examine this hypothesis. Results showed that ego depletion increased material‐based dishonesty even when the dishonest behavior was more complicated and effortful than was the honest behavior. However, participants were reluctant to cheat just for convenience, and ego depletion had no apparent effect on convenience‐based dishonesty without any material rewards.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