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9篇
  2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杨雪  朱旭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89-2798
情感触摸指那些用来表达爱、关心、欣赏等感情或者被认为传递了这类信息的触摸行为。触摸愉悦感的产生与存在于人类多毛皮肤中名为C触觉的一组低阈值机械感受传入神经有关。早期经验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触摸体验模式,积极的体验模式能够增强社会联系,促进亲密关系,触摸回避则与某些心理障碍有关。情感触摸具有治疗功能,但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涉及伦理问题,中介触摸和替代触摸可以作为解决触摸回避和伦理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42.
左雪  杨伊生 《心理科学》2007,30(2):373-376
采用实验法以90名3~5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个体和群体情境中延迟策略的使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注意转移策略的使用上,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在被动策略的使用上4岁组的幼儿具有显著差异;在个体与群体情境下,除了寻求帮助策略上有显著的差异外,其他延迟策略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延迟策略的使用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43.
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运用《国际大学调查》(ICS)问卷,对广州市2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广州市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幸福感没有差异;(2)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3)外在准则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间接的;(4)个体的自我体验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外界准则等相关,但与外界准则的相关最大。  相似文献   
244.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556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大五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总体水平比较好.(2)青少年在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均分上不存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总均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二.但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3)严谨性、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与大部分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大部分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严谨性、外倾性、宜人性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开放性与不良社会适应行为相关不显著.(4)进入每个预测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回归方程的人格维度分别为2-4个,能够解释5.1%-40.5%的变异,严谨性是主要和稳定的预测因素.(5)进入每个预测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回归方程的人格维度分别为2-3个.能够解释9.3%-16.1%的变异,严谨性、宜人性是主要和稳定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45.
尽管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自杀发生于学校背景中,但目前较少有研究考察校园氛围是否会影响以及怎样影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企图。本研究旨在检验校园氛围的不同方面(教师支持、同学支持、自主机会)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企图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家庭功能问卷、社区问题问卷、校园氛围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自杀意念与企图问卷。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社区问题后,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均能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企图,自主机会对自杀意念/企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尊在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与自杀意念/企图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因此,实践工作中应重视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对青少年自尊的塑造作用,进而减少自杀意念/企图。  相似文献   
246.
Research on the anteceden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formation of adolescent social trust is scant. Family and school are two major environments in which adolescents become socialized.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s (rejection, emotional warmth and overprotection) on adolescent social trust, explor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adolescent self-esteem and the multilevel moderated role of the Level 2 variable class justice climate. The sample included 612 (12–16 years ol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s-EMBU,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Rosenberg’s Faith in People Scale and the perceptions of class justice scale, along with other control variabl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adolescent social trust, regardless of adolescent gender or age. Additional medi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s had both direct effects on adolescent social trust and indirect effects through adolescent self-esteem. Further multileve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class justice climate moderated the effect of parental rejection on adolescent self-esteem.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amily and school practice jointly shape adolescents’ social trust. How parents treat their children has a huge influence o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ir children trust other people. In addition, perceived class justice could buffer the harmfulness of negative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s.  相似文献   
247.
Here we report on MELD-SCH (MEgastudy of Lexical Decision in Simplified CHinese), a dataset that contains the lexical decision data of 1,020 one-character, 10,022 two-character, 949 three-character, and 587 four-character simplified Chinese words obtained from 504 native Chinese users. It also includes a number of word-level and character-level variables.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ataset is satisfactory, as indicated by split-half correlations and comparisons with other datasets. Item-based regression showed that both word-level and character-level variable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reaction times and error rates of lexical decision. Moreover, we discovered a U-shap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length and reaction times, which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Chinese before. MELD-SCH can facilitate research in Chinese word recognition by providing high quality normative data and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linguistic variables. It also encourages researchers to extend their empirical findings, which are mostly based on one-character and two-character words, to words of different lengths.  相似文献   
248.
本研究考察了贡献和内群体偏爱两种分配动机对儿童分配公平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心理理论在其中的作用。通过比较63名6~8岁儿童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对贡献不同的接受者的分配结果和分配策略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所有群体条件下,儿童都会分配给贡献多的接受者更多的资源,但当外群体成员贡献多且内群体成员贡献少时,儿童也会分配给贡献多的接受者相比于其他群体条件更少的资源,并更多的采用群体关系策略对这一行为作出解释;(2)心理理论能力越高的儿童分配给贡献多的接受者的资源数量受群体关系的影响越小,且使用贡献策略的频率越高,使用群体关系策略的频率越低。这些结果表明6~8岁儿童在资源分配过程中会优先考虑公平动机,且心理理论能力强的儿童更少表现出内群体偏爱。  相似文献   
249.
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网络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客观社会阶层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主观社会阶层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于高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对于低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观社会阶层对网络利他行为只有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250.
考察短式知觉压力量表(PSS-10)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效度和信度。用PSS-10、一般健康问卷(GHQ-12)、生活取向测验修订版(LOT-R)、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以及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对17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PSS-10的条目质量良好; 经探索与验证后,量表的潜在结构为稳定的两个因子,与实测数据拟良好; PSS-10的效标关联效度较好。总量表、无助感和自我效能信念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测量学要求; 两周后其重测信度大于0.6; 它们的问卷辨识系数均大于0.9。短式知觉压力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有效测量大学生领悟或感受到压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