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王婷婷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7,30(6):1486-1488
本研究以526名高中生为被试,运用自行编制的"高中生认识论信念问卷",考察了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性别差异、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学校差异;在整合建构信念、能力信念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在零散接受信念上存在着学校与年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选取44063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考察我国青少年动力系统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的动力系统发展状况良好;(2)我国青少年的动力系统年级变化趋势表现出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初一年级略有上升,初二年级有所下降,之后起伏波动,高三年级得分最低,但从高三年级到大学阶段迅速上升,大学阶段得分最高;(3)我国青少年在动力系统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但在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年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3.
采用任务转换范式考察了108名中小学生的注意转换能力。反应—线索间距和线索—目标间距都分为200ms和2000ms两种水平。结果发现:(1)一般转换条件下,小5学生、初2学生和高2学生的定势选择速度相同,小5学生的定势选择正确性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低;特定转换条件下,短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慢,长时CTI下小5学生的定势转换速度比初2学生和高2学生快,初2学生的定势转换正确性比高2学生低;(2)一般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在任务转换中作用不大,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起作用;特定转换条件下,任务定势重组和任务定势惯性在任务转换中的作用都不大。  相似文献   
104.
性别刻板印象是在继种族刻板印象之后,逐渐受到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内隐联想测量法来探讨大学生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的加工模式,采用3×2×2的三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内隐和外显的性别-学科刻板印象出现了实验分离现象。三个不同的内隐测量组的被试均不同程度认为男女性在学习文科时能力相当,学习理科方面则男性明显优于女性。但在外显测试中被试们却认为两者在学习文理科时无差异。结论:内隐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更倾向于一种自动化加工,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省时省力加工模式。而外显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趋向于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相结合,是一种“自下而上”、“三思而答”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105.
有关数量化维度特征搜索的研究表明 ,目标搜索斜率 (反应时间对呈现项目数量函数的斜率 )是由目标与干扰子之间的差异决定的 ,然而以往研究中其差异的值取决于具体的实验条件。根据韦伯定律 ,笔者推测 ,目标搜索斜率应由目标与干扰子之间的相对差异 (C)决定 ,C为目标值 (T)与干扰子值 (D)的差值与该干扰子值的比值。当C值对应相等时 ,不同几何形状刺激的目标搜索斜率应无差异。为此笔者分别采用圆 (实验一 )和三角形 (实验二 )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支持了上述假设 ,并发现目标大于干扰子时的目标搜索斜率对C值的函数是单调递减函数  相似文献   
106.
双任务间隔对特征搜索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SVP序列,以两个实验探讨了双任务间隔对特征搜索方式的影响。要求试被首先辨认数字序列中包含的字母(任务一,T1),随后完成特征搜索任务(任务二,T2)。在实验一中,T2是检测在同时呈现的多个椭圆中是否有方向不一致的目标出现;在实验二中,T2是检测同时呈现的多个灰色圆点中是否有红色圆点出现。结果发现:随T1-T2间距缩短,T2的正确率显著下降;T2所含刺激数目的增加并未引起其正确率下降,即任务转换只影响特征搜索的绩效而未改变搜索方式,特征搜索仍以并行方式进行。根据动态控制理论,由于在本研究范式中两个任务之间存在任务转换过程,特征搜索应当为系列搜索。可见上述结果与动态控制理论不符。  相似文献   
107.
n-back任务下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n-back范式,考察了视觉工作记忆负荷与反应时、辨别力和主观评价的关系,以及空间位置记忆负荷与图形记忆负荷的差异。结果发现,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大,反应时延长,辨别力降低,主观负荷提高。视觉图形记忆任务的负荷水平高于视觉空间位置记忆任务的负荷水平;同时也为视觉图形记忆和视觉空间记忆具有不同的加工过程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8.
成人期人际性问题解决的策略取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开放式问卷,考察252名25至75岁的成人解决人际性问题的策略取向。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成人偏重于二级控制取向;成人前期个体较其他年龄段成人表现出更多的一级控制取向;情境因素对成人的策略取向有较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不同年龄段成人所产生的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9.
速度、步幅与窗口对引导式中文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仁德  符德江  李忠平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1,24(2):141-144,233
引导式显示是在视觉显示终端(VDT)上呈现动态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考察了显示窗口大小、跳动步幅、显示速度等因素对引导式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了3(跳动步幅,被试内变量)×3(显示速度,被试内变量)×2(显示窗口大小,被试间变量)的混合设计,共有18个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1)跳动步幅、显示速度和窗口大小均影响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2)达到最佳阅读工效的实验条件在速度和步幅上分别集中于200~400字/分和1~3字/步.最后本文结合中文阅读的相关眼动研究,对这些结果的成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0.
Wang, Cavanagh, and Green (1994) demonstrated a pop-out effect in searching for an unfamiliar target among familiar distractors (U—F search) and argued for the importance of a familiar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distractors in determining search efficiency. In four experiments, we explored the generality of that finding. Experiment 1 compared search efficiency across a variety of target-distractor pairs. In Experiments 2, 3, and 4, we used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ir transforms as targets and distractors and compared search performance between Chinese and non-Chinese participants. We demonstrated that search asymmetry and search efficiency in the U—F condi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low-level fe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miliar and the unfamiliar stimuli.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familiarity of the distractors, rather than the familiar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distractors, determines search efficiency. We also documented a counterintuitive familiarity-inferiority effect, suggesting that knowledge of search stimuli may, sometimes, be detrimental to search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