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6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字形工作记忆(O-WM)是书写加工过程中汉字部件的临时存储点,其重要功能之一是保证部件表征的区分性特征。关于汉语O-WM的研究主要来自脑损伤个案,目前还没有关于汉语听写困难儿童是否存在O-WM损伤的报道。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分别探讨视觉和语音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汉字部件再认的影响。结果发现:(1)听写困难儿童的部件判断存在视觉前摄干扰效应,而正常儿童没有表现出视觉前摄干扰效应(实验一);(2)两组儿童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语音前摄干扰效应(实验二)。该结果表明,汉语听写困难儿童O-WM在保证部件视觉表征的区分性功能上存在缺陷,并支持汉语O-WM中汉字部件的表征是以字形为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72.
尽管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已经被证实为增强社交焦虑的重要风险因子,然而对其中介和调节机制依然知之甚少。当前研究旨在探索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的关系。614名大学生自愿参与了当前研究,并完成了一份包含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问卷的测验。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正向预测社交焦虑,而反刍思维完全中介了两者间的联系。调节分析表明自我建构调节了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反刍思维的影响。条件间接效应分析进一步表明反刍思维的完全中介作用仅存在于依存型个体中。当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如何影响个体社交焦虑的理解。 相似文献
373.
374.
通过眼动实验考察了语篇背景对不同类型句子语义整合过程的影响。句子类型有3个水平:(1)宾语违反了动词的选择性限制; (2)宾语符合选择性限制, 但是违反了世界知识; (3)无违反。语篇背景有2个水平:(1)中性背景; (2)校正背景。在中性语篇背景下, 句子(1) (2)是不合适的; 而在校正背景下, 三种句子都是合理的。24名大学生被试自然阅读的眼动数据表明, 违反动词选择性限制的目标词上的首次注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 在中性背景下比在校正背景下长, 注视点个数也更多; 而在非选择性限制违反条件下, 语篇背景的效应只在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两个指标上显著。这些结果表明, 当句子中的宾语违反了动词的选择性限制时, 语篇背景影响了宾语的早期和晚期加工。而当宾语只违反世界知识时, 语篇背景的作用体现在晚期阶段。语篇背景对当前信息的整合是动态的过程, 并不是只能在固定某个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375.
在目标匹配范式下,使用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场景关系的手绘黑白图片材料,通过眼动记录法考察了68名知识背景不同的文理科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知识背景对大学生分类加工过程有影响,其主要作用于分类加工的首次加工阶段。文科学生在首次加工中对问题区分配的注意多于选项区,而理科学生对问题区和选项区平均分配注意。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能够更早的注意到正确选项,在加工中重视对上位概念概括(问题区目标概念)和下位概念与上位概念间(选项区待分类概念和目标概念)的比较,而理科生更加重视同水平概念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376.
将GO/NO-GO任务范式和错误意识判断范式相结合,对21名ADHD儿童,27名正常儿童,在错误监控中的错误觉察水平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ADHD儿童能够正常觉察到自己的错误反应;2)错误意识判断任务诱发出ADHD儿童的错误延迟效应,这种作用,既是因为该任务能够刺激ADHD儿童的有意觉察,又因为该任务无形中增加了GO/NO-GO任务中的刺激间隔时间。该结果表明,增加刺激间隔时间,可能会促使ADHD儿童改变错误后的反应策略,对错误反应进行错误调节,提高其错误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377.
研究采用4(呈现方式:小-小、小-大、大-小、大-大)×2(文本内容:句子、“※”串)的被试内设计,考察了文本字符呈现大小对读者眼跳选择目标和注视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读者在浏览不同呈现方式的“※”串时的眼动模式基本上与阅读相应呈现方式的句子类似;(2)句子完全是由双字词构成,词内的首字和尾字大小不等(‘小-大”和“大-小”呈现条件)严重影响阅读效率;(3)读者在阅读句子时的注视时间高于浏览“※”串时的注视时间。结果说明,视觉呈现方式和词汇加工均影响读者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378.
行为抑制理论认为抑制功能的落后是ADHD的核心缺损所在,Sonuga-Barke的厌恶延迟理论认为ADHD起因是厌恶延迟而非抑制缺损,但该理论并不能解释ADHD的全部症状,Sonuga-Barke将厌恶延迟理论作了修正,提出了双通道模型。该模型认为ADHD的抑制缺陷和厌恶延迟同时存在,相互独立,模型的认知发展通道关注抑制控制缺陷对ADHD的影响,而动机发展通道则认为ADHD儿童是因奖励回路紊乱而引起异常的厌恶延迟的动机风格。本文介绍了双通道理论及相关的研究及其应用于ADHD诊断和干预的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79.
品牌印象是消费者基于对品牌信息的感知和体验而在头脑中留下的品牌部分或整体信息。品牌印象形成涉及到类别信息加工和个别化信息加工两方面,其认知加工模式还存在争议。品牌印象实证研究主要存在以品牌主观形象为核心的品牌印象研究和以品牌拟人化特征为焦点的品牌印象研究两条线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无论是品牌形象研究线路还是品牌人格研究线路,探讨的都是品牌的客观特性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的主观印象,其本质都是对消费者品牌印象的研究。品牌印象是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基础。品牌建设的任务就是在深刻把握消费者品牌印象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和控制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联想、态度、信任和忠诚来积累品牌资产。 相似文献
380.
通过对1017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其对就业结果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Fugate,Kinicki和Ashforth(2004)提出的就业能力结构理论:就业能力由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组成。就业能力与就业结果各因素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学校类别,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对大学毕业生所获得的录用通知数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类别,人力资本对大学生毕业后的起步工资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力资本、职业认同、适应性对大学毕业生对所签约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适应性对入职半年后的工作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