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采用Lewicki等人创造的“矩阵扫描”任务,对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规则试验的反应时显著低于随机试验,说明被试能够内隐地掌握复杂规则,没有证据表明这与“运动”频率的大小和序列样例的记忆有关;此外,序列结构也是影响内隐序列学习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22.
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锋  沈模卫  徐梅  朱海燕  周宁 《心理学报》2006,38(3):407-413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初级因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包括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并进一步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有助于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更容易导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并由此对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且信息获取性动机对社会健康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而人际情感性动机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更大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223.
申敏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06,38(4):497-506
采用听觉动窗法和跨通道探测技术,设计3个实验考察了汉语口语句子理解中,动词隐含因果性和重读对代词加工的影响及其时间进程。其中的自变量为动词类型和韵律特征;探测实验中增加探测词类型变量。结果发现:动词隐含因果性影响代词的指认方向;当代词不重读时,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在遇到代词后立即影响代词可能先行词的激活水平。代词重读影响“因为”分句的阅读时间,且在代词后立即影响主语型动词语句中代词的加工  相似文献   
224.
沈模卫  高涛  水仁德  张锋 《心理学报》2005,37(3):291-297
采用双任务范式,以两个实验探讨了任务设置与刺激特征的匹配程度对特征搜索方式的影响。要求被试首先辨认数字序列中包含的字母,随后完成特征搜索任务。在实验一中特征搜索任务是检测同时呈现的多个灰色圆点(干扰子)中是否有红色圆点(目标)出现。在实验二中,以多种不同颜色的圆点代替实验一中的灰色干扰子。结果发现:在特征搜索主要由自下而上的信息或自上而下的信息引导的两种条件下,任务设置与刺激特征的匹配程度均不影响特征搜索方式,特征搜索仍以并行方式进行。据上述结果笔者推测,在任务设置与刺激特征不匹配的条件下,视觉加工系统首先调整任务设置使二者相匹配,随后进行高效率的并行搜索,而非在二者不匹配的条件下进行低效率的系列搜索。  相似文献   
225.
考察了在自控速度条件下 ,显示窗口、起始速度和文本显示方式等因素对视频显示终端 (videodisplayter minals,VDT)汉语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结果发现 :(1)在阅读正确率上 ,VDT文本的平滑滚动引导式优于快速系列视觉呈现 (rapidserialvisualpresentation ,RSVP)方式 ;(2 )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相互代偿 ,若注重理解正确率 ,宜采用 15 0字 /分的起始速度 ;若兼顾阅读速度 ,宜采用 75 0字 /分的起始速度 ;(3)起始速度、显示窗口和文本显示方式三者共同影响了阅读绩效 ;(4 )机控速度方式的阅读效率优于自控速度方式。  相似文献   
226.
Children will increasingly come of age with personified robots and potentially form social and even mor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m. What will such relationships look like?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90 children (9-, 12-, and 15-year-olds) initially interacted with a humanoid robot, Robovie, in 15-min sessions. Each session ended when an experimenter interrupted Robovie's turn at a game and, against Robovie's stated objections, put Robovie into a closet. Each child was then engaged in a 50-min structural-developmental interview.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interaction sessions, all of the children engaged in physical and verbal social behaviors with Robovie. The interview data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believed that Robovie had mental states (e.g., was intelligent and had feelings) and was a social being (e.g., could be a friend, offer comfort, and be trusted with secrets). In terms of Robovie's moral standing, children believed that Robovie deserved fair treatment and should not be harmed psychologically but did not believe that Robovie was entitled to its own liberty (Robovie could be bought and sold) or civil rights (in terms of voting rights and deserving compensation for work performed). Developmentally, while more than half the 15-year-olds conceptualized Robovie as a mental, social, and partly moral other, they did so to a lesser degree than the 9- and 12-year-olds. Discussion focuses on how (a) children's social and moral relationships with future personified robots may well be substantial and meaningful and (b) personified robots of the future may emerge as a unique ontological category.  相似文献   
227.
This research examines whether and how holding one object influences evaluations of another. Across four studies, we find that occupying the dominant (vs. non-dominant) hand leads to lower evaluations of the target object; further, process data suggests that this effect occurs because dominant hand restriction impairs the ease with which the perceiver simulates holding the target. Boundary conditions that document effect attenuation and reversal are also consistent with this premise. Collectively, the studies offer support for a circular chain of influence between the perception and ac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228.
为探讨高特质焦虑者在前注意阶段对情绪刺激的加工模式以明确其情绪偏向性特点, 本研究采用偏差-标准反转Oddball范式探讨了特质焦虑对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 对于低特质焦虑组, 悲伤面孔所诱发的早期EMMN显著大于快乐面孔, 而对于高特质焦虑组, 快乐和悲伤面孔所诱发的早期EMMN差异不显著。并且, 高特质焦虑组的快乐面孔EMMN波幅显著大于低特质焦虑组。结果表明, 人格特质是影响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的重要因素。不同于普通被试, 高特质焦虑者在前注意阶段对快乐和悲伤面孔存在相类似的加工模式, 可能难以有效区分快乐和悲伤情绪面孔。  相似文献   
229.
为宏观地把握中国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2019年的2456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该刊年发文量、年被引量、年下载量、年转载量、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理发展与教育》历年的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为教育与学习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的研究主题奠定了夯实的理论基础。结合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本文从发展时期、学科交叉和特殊群体三方面对我国发展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0.
婴儿听觉感知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未来的语言学习和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大量的研究主要关注语音感知方面,只有较少的研究将非语音感知纳入考虑之中,但了解非语音感知的特征和机制将有助于增加研究者对听觉加工以及儿童发育的认识。该文分别介绍了婴儿语音感知中的三种偏好——对语音、“婴儿语”和母语的偏好,并尝试着将非语音分为音乐、人类的非言语发声、环境声音三类进行阐述。通过对比这两大类声音的感知得到婴儿可能存在语音感知的左脑偏侧化和音乐感知的右脑偏侧化现象,但这也尚存争议,目前有特定领域模型、特定线索模型和脑网络模型三种理论对偏侧化现象的认知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