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1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核心信念问卷、反刍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 以汶川地震4年半后的354名中学生为被试, 考察其核心信念挑战、侵入性反刍、主动反刍、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地震4年半后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整体水平较高, 其中女生高于男生, 初二学生相对低于高年级学生。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 侵入性反刍和主动反刍在核心信念挑战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核心信念挑战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 也可以通过侵入性反刍对创伤后成长起负向预测作用、通过主动反刍对创伤后成长起正向预测作用、通过侵入性反刍经主动反刍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 社会支持在侵入性反刍影响创伤后成长的直接路径上不起调节作用, 但在侵入性反刍经主动反刍对创伤后成长的间接路径上起调节作用, 具体表现为侵入性反刍对主动反刍的正向预测作用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2.
医学知识发现、医学认识能力的形成须有医学方法学的有效支撑,由此,形成了致力于医学知识获取、利用与产出的医学方法学课程.遵从结构决定功能的理念,将医学信息检索、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科研导论等课程构建起医学方法学课程群,形成模块化集成优势,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3.
多媒体学习中的空间邻近效应认为,当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的图像和文本邻近呈现时,要比图文远离呈现更加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本元分析针对Ginns(2006)的不足,增加了近10年最新的研究,以保持测验、迁移测验和主观认知负荷作为结果变量,考察多媒体学习中空间邻近效应的稳定性,以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和学习者教育水平等的调节作用。经文献搜索与筛选,有53项研究符合元分析要求,在保持测验、迁移测验、主观认知负荷上分别生成了45个(2000人)、43个(1935人)、11个(645人)独立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空间邻近组在保持测验(d保持=0.48)和迁移测验(d迁移=0.39)成绩上均显著高于空间远离组,在主观认知负荷上显著低于空间远离组(d认知负荷=-0.24)。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在高交互性材料(d高交互=0.42)、系统步调(d系统步调=0.52)、短时学习(d短时=0.55)等条件下,空间邻近效应对学习的深层理解(迁移测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学习者(d中小学=0.71),空间邻近效应促进学习识记(保持测验)的效果更好;相对于电子环境,纸质学习环境下(d保持=0.66,d迁移=0.52)的空间邻近效应对保持和迁移测验的促进都更加显著;在主观认知负荷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以及学习者教育水平对空间邻近效应均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4.
9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由于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导致症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动物模型为条件性恐惧和应激敏感化模型。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长时程留存的恐惧性记忆、高唤醒等症状与大脑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三个脑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功能增强密切相关。其中杏仁核活动增强是条件性恐惧记忆获得、保持和表达的关键神经基础。内侧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去抑制及海马向杏仁核传递的威胁性环境信息,促进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在经历创伤应激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上调及多巴胺活动的增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主要神经基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证明多巴胺D2受体在改善患者症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但仍需作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6.
Exploring how people represent natural categories is a key step toward develop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people learn, form memories, and make decisions. Much research on categorization has focused on artificial categories that are created in the laboratory, since studying natural categories defined on high-dimensional stimuli such as images is methodologically challenging. Recent work has produce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these representations from observed behavior, such as reverse correlation (RC). We compare RC against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inferring the structure of natural categories called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with People (MCMCP). Based on an algorithm used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statistics, MCMCP provides a way to sample from the set of stimuli associated with a natural category. We apply MCMCP and RC to the problem of recovering natural categories that correspond to two kinds of facial affect (happy and sad) from realistic images of fac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MCMCP requires fewer trials to obtain a higher quality estimate of people's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se two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97.
肝源性糖尿病为继发性糖尿病,因肝实质损害而导致,患者以餐后高血糖和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发病机制与肝病时肝糖原合成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关.治疗原则是改善和保护肝功能,降低高血糖,缓解症状.所以该病在诊治方面与2型糖尿病有很大区别,本文在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8.
以西北民族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1所多民族混合学校、1所单一少数民族学校以及兰州市1所普通中学的521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地位量表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不同学校类型中学生心理地位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的心理地位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西北民族地区藏汉混合学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单一民族中学的学生,但与普通中学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3)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4)西北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地位特征能够较好地预测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9.
安民兵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9)
当前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问题的复杂性呼唤着多种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助人手段,社会工作者在严格秉承专业价值观的基础上,运用三大专业方法,协助医患双方有效预防、和平解决医疗纠纷问题,肩负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专业使命。 相似文献
100.
Mark A. Barnett Guy D. Vitaglione Jeffrey S. Bartel Fred W. Sanborn 《Current psychology (New Brunswick, N.J.)》2000,19(2):87-109
In two investigations,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evaluate eight different young adults (Study 1) and children (Study 2) who
had described (a)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y had offered assistance to another individual and (b) the reason why they had offered
the assistance in that situation. Although other-oriented helpers and their motives were generally rated more favorably than
self-oriented helpers and their motives, participants' evaluations were found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closeness of the helper-recipient
relationship, the type of help provided (i.e., instrumental vs. expressive), and the participants' gender. A similar pattern
of responses was found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ies 1 and 2) and preadolescent (Study 2)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