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诺贝尔医学奖中合适实验材料选择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将对实验的成功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所选择的实验材料的研究,我们发现,诺贝尔医学奖中合适实验材料的选择依循了从实验目的出发、实验材料有便于观察的特殊性状、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便于获得、易于生存、勇于创新、引领学科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272.
正义秉性,可成为判断中国正义论的标准。法家正义论由正义秉性与战国时期具有特定价值内涵的正义理论两个部分构成。法家对正义秉性的讨论包括:正义的主观条件蕴涵"怨""愤"等情感,正义的客观条件在于物质资源与人类欲望之间的冲突。法家最早发现了正义秉性的脆弱性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非正义局面的蔓延。法家竭力维护法的公正与权威,主张将正义品格最大限度地"社会化"。法家的正义秉性,在形式上是一种"应得"正义观。法家追求一个正义而和谐的社会,各阶层都各尽其力,获得其应得的利益。先秦时期的法家正义观,具有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价值观念:尊君、重公利、极端功利、臣民工具化、轻罪重罚且极端苛刻,具有鲜明的"战国"时代特征。先秦法家正义论实质主张"守法就是正义",此法代表"公利",也代表君主利益,代表国家利益,正义就是遵守君主之法。  相似文献   
273.
马王堆帛书《缪和》《昭力》中的"子"即是孔子,其中蕴涵着大量孔子易教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和其他古籍中所见孔子思想相互印证而又富新意。孔子晚而好《易》,不仅出于个人宗教情感之需要,更主要的是他对易之教化作用的阐扬。挖掘这两篇中的孔子易教思想不仅可以推动帛书《易传》的进一步研究,更可以深化对孔子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4.
275.
为探究失恋后个体所出现的认知和情绪状况的原因,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感情经历个体以及失恋个体中主动失恋和被动失恋者对"恋爱事件"的记忆和陈述方式的特征。方法:招募113名被试,根据感情经历和现状分为四组(失恋后单身45人,失恋后恋爱23人,从未失恋现恋爱11人,从未失恋现单身34人),失恋角色(主动36人、被动32人),使用多维尺度分析技术测量个体的认知-情绪分辨能力。结果 :四组中只有失恋后单身组且被动失恋的个体记忆方式中混淆了恋爱的认知和情绪成分,表现出较低的认知-情绪分辨能力。结论:(1)失恋后的再恋爱能够修复因失恋带来的混淆感;(2)失恋事件中的被动方往往比主动方体验到更多的混淆感。  相似文献   
276.
关于古代术数中内算与外算易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术)中的内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从教育史、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的记载和二者在数术整体功能中的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内算"的婢女身份出现的。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中,内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的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性。但是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77.
制度公正与德福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公正就是使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保障的制度规范体系.德福背离现象存在的主要根源是制度问题或者体制问题.德福统一是评价社会制度是否公正的主要标准之一.制度公正的基本功能是抑恶扬善,有效调节人的善恶行为,最终实现德福统一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78.
采用具有不同深度信息的剪影和图片刺激为材料,要求被试完成形状判断任务,探究基于客体的一致性效应的产生机制。实验1中客体刺激呈现于屏幕中央位置;实验2进一步增强了刺激空间呈现的左右位置倾向;实验3则通过交叉手的范式分离了反应位置和反应手不同的编码对一致性效应的作用。结果发现:当刺激不存在显著的左右位置信息时,剪影刺激出现了一致性效应,图片则没有;而当刺激的空间位置信息显著时,剪影和图片均出现了一致性效应,这一效应在反应位置和反应手编码分离后仍然存在。因此得出结论:空间位置编码假说对解释基于客体的一致性效应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