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2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5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从贵州省青少年校园霸凌行为的实际出发,以大样本为基础,遵循心理测量学的方法编制《校园霸凌行为问卷》。方法:经理论建模、题库建设编制初测问卷,以392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以3899名被试进行信度检验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最终问卷。结果:问卷由7个一阶因子和2个二阶因子组成,共40个题项。问卷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927之间,重测信度在0.291~0.49之间,结构效度良好,与OBVQ-V和MBVS的相关分别为0.646和0.726。结论:本研究探索、发现并整合创新了反映当代校园霸凌治理难点的“恶整霸凌”; 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国内青少年校园霸凌行为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02.
权力感指个体对控制他人和自身的能力的感知。现有权力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主要使用传统两难困境范式,围绕权力感影响主体道德判断的功利论倾向与道义论倾向展开,且研究观点尚未达成共识。由于传统两难困境范式的局限性,研究者开发了道德判断CNI模型探究权力感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该模型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未来研究可关注CNI模型视角下不同类型权力感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探讨特质性权力感与情境性权力感对个体道德判断差异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人际信任渗透在社会交互的各个方面, 是促进和维持合作的重要基石。以往研究者借助信任博弈范式, 主要探讨了人际信任的理论模型、生物基础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的数据分析中, 深入挖掘人际信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将计算模型与神经影像技术结合, 加深对信任行为背后脑机制的理解。目前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范式中的研究主要针对“信任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科学问题, 未来要进一步发展计算模型方法, 结合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应用于精神疾病人群中, 以深入理解正常和异常信任形成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4.
105.
书写是小学阶段书面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受到多种认知技能的影响。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7名小学五年级儿童的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对其五、六年级时的汉字听写和抄写的影响。控制了非言语智力、语音意识后,结果发现:(1)儿童汉字听写和抄写能力随时间发展均有显著增长;(2)五年级语素意识显著预测了五、六年级两个时间点的听写,五年级快速命名仅显著预测了五年级听写;(3)五年级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预测了五年级抄写。研究表明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对汉字听写和抄写存在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6.
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 男性冒险行为有社会助长和性别助长效应, 求偶动机与异性高魅力均可助长男性冒险行为。按照进化心理学观点, 冒险行为能表现男性作为潜在配偶的积极特征, 可增加其获得异性配偶的几率。择偶偏好研究也证实, 女性青睐敢于冒险的男性。作者认为, 女性冒险行为与求偶动机的关系主要受社会文化影响, 如中国女性在中意的异性面前更避险, 冒险行为领域中进化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107.
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存在紧密的关联。文章简要回顾了经济决策理论从理性模型到有限理性模型和社会偏好模型的发展进程,论述了人们理性的局限性及其根源,并进一步探讨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的关系。对人类以及灵长目动物的研究显示,有限理性可能是由根源于演化的适应性机制所导致。人类不公平厌恶的起源、个体公平能力的发展规律和表征公平的大脑结构上的证据表明,理性认知能力能让人更好地抑制自私性,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加,社会竞争也愈演愈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基于当代高中毕业生选报大学专业时对自身兴趣特点深入了解的需要,在国内外职业兴趣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中生职业兴趣的特点,并编制出一套适合当前中国高中生兴趣特点的职业兴趣测验。该测验将职业兴趣分为七种类型:艺术型、事务型、经营型、研究型、自然型、社会型和技术型。测验的信、效度测量指标均达到比较满意的水平。经过初步推广使用,获得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9.
Beck抑郁认知理论认为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动思维对抑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水平的认知因素在青少年抑郁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根据Oei和Kwon (2007)综合认知模型(ICM), 我们假设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间功能失调性态度是调节变量, 而自动思维是中介变量。研究采用开学初和临近期末间隔近四个月两个时间点的纵向数据搜集方式, 对613名初中生施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自动思维问卷(ATQ)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 然后通过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性别差异检验, 结果表明:(1)各变量显著相关(p<0.01), 且各变量间隔四个月两个时间点的分数差异显著(p<0.01); (2)修正后的青少年抑郁综合认知模型较好地拟了数据, 且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对自动思维的影响上女生的路径系数显著大于男生。结论:功能失调性态度在负性生活事件和青少年抑郁症状间起调节作用, 而自动思维从中起到了认知中介的作用, 且该模型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0.
成瘾行为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成瘾人群时间洞察力的研究成为探讨成瘾行为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的视角。过去消极、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时间洞察力取向的个体更可能出现成瘾行为, 而未来时间洞察力取向则是成瘾行为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它不仅可以减少成瘾行为的发生, 也有利于成瘾行为的康复。从自我调节, 冲动性决策等行为机制和前额叶的神经机制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时间洞察力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成瘾行为者时间洞察力的一致性与特异性;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讨成瘾者时间洞察力的动态变化过程; 对成瘾者的洞察力进行干预, 增加成瘾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 减少其过去消极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取向来帮助成瘾者实现时间洞察力的平衡, 从而提高其戒断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