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结合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理论观点、社会医学的分析方法,及对人类进化过程中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和探讨人类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根源.通过对火的应用、食物、幽门螺旋杆菌(Hp)、免疫、运动、睡眠、饮食、基因等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综合分析,阐述和认识人类消化性溃疡(PU)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及个人保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沈模卫  沈勇  梁君英  乔歆新  陈晶  陈雯  陈硕 《应用心理学》2008,14(3):195-202,207
以大学生即时通讯工具(IM)用户为被试,采用因素分析技术探讨了IM使用体验的结构,并建构了IM使用动机与使用偏好和使用体验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1)IM使用体验主要包括功能性体验和情感性体验两个基本维度。其中,前者主要涉及控制感、易用感和卷入感等三个因素,而后者则主要涉及乐趣感、愉悦感和互惠感等三个因素;(2)基于上述模型形成的“IM使用体验问卷”具有较理想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3)基于人际沟通动机的IM用户更关注IM的易用性、可控制性和卷入程度等功能特性,而基于信息获取动机和休闲娱乐动机的IM用户更关注IM的愉悦性、乐趣性和互惠性等情感特性。  相似文献   
133.
结合医学的发展轨迹,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疏理中发现,一些曾经或正在风靡的病症概念中或系统或散在地涉及了亚健康的相关问题。就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及中医未病等相关概念作一比较分析,希冀有助于亚健康概念与范畴的研究及确定。  相似文献   
134.
激素替代疗法(HRT)已有数十年历史,但是否具有心脏保护效应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研究提示HRT可维持血管正常功能,但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却发现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妇女的心血管疾病较安慰剂组增加22%,这导致了HRT应用的急剧减少。而2007年妇女健康启动计划——冠状动脉钙化研究(WHI—CACS)却证实HRT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钙化,再次提起了人们对HRT心脏保护效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5.
张锋  周艳艳  李鹏  沈模卫 《心理学报》2008,40(6):642-653
以61名男性海洛因戒除者和32名正常成年男性为被试,探讨了海洛因戒除者在延迟折扣任务和Iowa赌博任务两种决策条件下的冲动性反应模式及其关系。结果发现,海洛因戒除者的决策行为受其对即时强化的超敏感性或“即时收益优先”模式控制,其高冲动性特质既表现为对强化物长远价值的非敏感性,又表现为对强化物潜在风险的耐受性;该类人群上述两方面的特征虽有一定关联,但二者分别反应了其行为冲动性的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且具有跨戒除时相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6.
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研究选取了包括初中、高中、大学在内的5所不同类型学校的651名青少年,采用自编问卷探讨青少年的父亲意象。结果表明:青少年对父亲意象是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父亲个性意象”的满意度最高,“父亲时代意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现代父亲基本上已经建立起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观念,但却很难成为孩子眼中跟得上潮流的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与时代一同进步”是现代父亲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7.
疼痛对心理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景  沈林  ToddJackson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493-1501
疼痛对个体的认知、情绪等心理过程有消极影响。疼痛会干扰个体的选择性和持续性注意, 损害其记忆功能。长期疼痛还会诱发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目前疼痛的机制主要有闸门控制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 分别从脊髓水平和大脑水平解释疼痛与心理的交互作用。大脑对疼痛信息的编码方式包括特异化理论、模块化理论和中枢整合机制学说。未来研究应注意实验室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差异, 区分急、慢性疼痛的特有机制, 进一步探讨疼痛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8.
在自我决定理论的框架下,对467名3~5年级小学生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调查,以探讨儿童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其上网行为和上网情感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3~5年级儿童的上网时间、上网积极情感和上网消极情感在一年间存在着显著减少的发展趋势;(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能够预测上网积极情感的增加和上网消极情感的减少,对上网时间发展的预测不显著;(3)自主、胜任和关系这三个维度对儿童上网情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顿悟问题思维僵局早期觉察的脑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汪兵  刘昌  罗劲  余洁 《心理学报》2012,44(7):924-935
思维僵局不仅是顿悟问题有别于常规问题的重要要素, 而且是顿悟赖以实现的基础。先前研究虽对顿悟瞬间的脑认知活动进行了较充分的探讨, 但却较少对思维僵局的有关过程进行研究。思维僵局究竟是源于早期的知觉阶段还是晚期的问题加工阶段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但它却是人们认识顿悟过程所必需的。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了该过程, 才可能更全面地理解顿悟究竟建立在怎样的脑认知表征的基础之上。研究运用ERPs技术, 采用猜谜任务范式对顿悟中思维僵局产生的阶段及其脑认知活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 在120~210 ms和620~800 ms内, “有僵局”谜题较之“无僵局”谜题在额-中央区分别诱发了一个更正的P170和晚期LPC。其中, P170主要反映人脑对思维僵局的早期觉察, LPC则主要表征人脑经过一定解题尝试后对前期预评估僵局的修正和有意识反思。这些结果挑战了传统的思维僵局的晚期产生假说, 支持思维僵局的“早期产生机制”假说, 表明人脑在早期知觉阶段就能直觉地觉察思维僵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0.
本研究探讨重复知盲发生在知觉阶段还是在记忆阶段。采用快速视觉系列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representation, 简称RSVP)任务, 让被试即时回忆80个词表中呈现的词。操作了词表中目标词的重复数, 分为无重复、单刺激重复(重复一对)和双刺激重复(重复两对)三种, 和目标词的情绪效价, 分为中性词和情绪词两种。结果发现, 对目标词回忆的正确率是:当目标词和非目标词都是中性词汇, 即二者的情绪效价强度相当时(实验1), 在无重复条件与双刺激重复条件下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单刺激重复条件; 当目标词是消极词汇, 非目标词是中性词汇, 即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强度大于非目标刺激时(实验2), 无重复条件与单刺激重复条件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双刺激重复条件。结果表明:(1)RSVP 任务下词表中有双刺激重复时, 如果刺激的效价强度相当, 出现重复优势; 如果目标刺激的效价强度高于非目标刺激, 出现重复劣势; (2)人们会主动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给效价高的刺激, 重复知盲产生在记忆阶段, 支持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