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8篇 |
免费 | 233篇 |
国内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9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92.
探讨面孔部件(眼睛和鼻子)在个体和群体注意方向判断中的作用。实验1使用不同数量面孔的图片,要求报告群体或个体的注意方向。结果发现,多面孔条件下对群体注意方向估计的准确性高于单面孔条件。实验2采用眼动技术,探讨眼睛和鼻子在判断其注意方向时注视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基于单张面孔判断时,对鼻子的总注视时间长于眼睛;基于多张面孔判断时,对眼睛和鼻子的总注视时间没有差异。整个研究表明,知觉个体注意主要依赖鼻子,知觉群体注意依赖眼睛和鼻子。 相似文献
93.
对过去20年(1994~2013年)间国内有关大五人格测验的研究文献进行信度概化分析。结果表明:(1)检索到的文献中约68.15%存在\"信度引入\"现象;(2)未加权估计中,A和O的均值最低,N和C的均值最高,国内所得结果均略低于国外(O除外),而后者的变异性略大(E除外);采用α系数效果量方法,在随机效应模型中,N的估计值最高,O和A的估计值最低;(3)回归分析显示,分数均值、量表来源和南北地域差异是N维度信度的预测变量;量表来源、文章专业类型、测验版本和测验记分对E维度信度具有预测作用;样本量、文章专业类型和量表来源是O维度信度的预测变量;量表来源、文章专业类型、项目数和样本类型对A维度信度具有预测作用;量表来源、项目数、文章专业类型和测验记分是C维度信度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94.
研究选取634名幼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和个体两个层面上,探讨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并考察师幼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个体层面和班级层面教师期望对师幼关系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个体层面上教师期望对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和亲社会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级层面,班级平均教师期望对认真自控有显著预测作用。(3)个体层面上,师幼关系是教师期望影响人格的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和情绪稳定性的中介变量;班级层面上师幼关系无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5.
通过3个实验探讨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是否存在相互影响, 以及加工深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情绪面孔启动范式, 探讨较深的情绪概念加工层面对情绪概念与情绪面孔的关系的影响。实验2更改概念任务, 探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3缩短启动面孔呈现时间, 探讨较浅的面孔知觉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确实存在相互影响; (2)概念加工深度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 在较深的概念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 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单向的; (3)知觉加工深度也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 在较深的知觉加工层面, 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 在较浅的知觉加工层面, 没有发现两者的相互影响。本研究为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6.
先前的研究中没有清晰分离类别属性归纳任务中分类过程与属性推理过程的ERP特征。本研究采用了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 通过在词语型类别属性归纳任务的结论呈现阶段分开呈现结论类别和结论属性, 探讨了类别属性归纳中分类过程和属性推理过程的ERP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结论类别呈现阶段, 结论无关类别比结论关联类别诱发了更大的N400, 表明N400与类别属性归纳中的语义分类过程密切相关。在结论属性呈现阶段, 无论是在类别关联还是在类别无关条件下, 不一致属性比一致属性均诱发了更大的前部N2成分, 反映了属性知觉上的失匹配或规则的违背。随后, 在300~400 ms的时间窗口发现, 一致属性比不一致属性在前部脑区诱发了更大的类似于P3a的正偏转, 反映了对一致属性的更多关注。同时, 实验还发现, 当结论类别与前提类别关联时, 在300~400 ms的时间窗口, 一致属性比不一致属性在后部脑区也诱发了更大的类似于P3b的正偏转, 反映了推理预期的满意程度; 随后, 在400~600 ms的时间窗口, 不一致属性比一致属性在后部脑区诱发了更大的正偏转, 这与推理规则的违反相关。 相似文献
97.
自我参照范式是探索自我认知发展的重要范式,找到一个可靠方法获得一份稳定结果一直是儿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以3岁至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所有权参照进行编码、图片再认和源判断进行检测。为了结果的稳定可靠,每位儿童需要参加4次测验。结果显示,图片再认上4岁、5岁儿童出现自我参照效应,源判断上3岁、4岁儿童出现自我参照效应。对源判断结果分析发现,自我参照成绩在各年龄组间保持不变、他人参照成绩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二者发展趋势的差异是5岁儿童源判断上没有自我参照效应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说明,3~5岁儿童普遍存在自我参照效应,但测验方法会影响该效应的表现年龄;其次,自我源判断能力的发展早于他人,3~5岁之间他人源判断能力是在持续提高的;另外,4次测验间的比较证明,源判断测验较之再认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
Yuli Li Yang Zhao Jie Zhang Fenglan Lou Fenglin Cao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6,25(9):2710-2717
Family theory has refocused attention from deficits to family strengths, and interest in family resilience across cultures has become more widespread. However, few instruments were designed for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family resilience. The Family Resilience Assessment Scale (FRAS) was designed to measure family resilience and has been administered in Western popul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dapt the FRAS for use with Chinese populations and examine it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a sample of 991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62.9 % female, mean age 20, SD = 1.12). First, the scale was translated and modified into Chinese, and good language equivalency was found. Next,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best-fitting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3-factor model consisting of 32 items was an adequate fit. The goodness-of-fit index values for the model were χ 2/df = 5.97, CFI = .84, RMSEA = .08, SRMR = .05. Total scale reliability was α = .95. According to these value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modifi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RAS was adapted successfully to the Chinese culture. Moreover,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can use this instrument to assess family strengths when working with individuals in families experiencing adversity. 相似文献
99.
Social context affects people’s life satisfaction because it provides a natural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their own socioeconomic standing. Given their reference role, social contexts operationalized by space versus time may have very different implications. Our hypothesis is that spatial vari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little impact on life satisfaction as individuals living in different locales are unlikely to experience this variation personally, but that short-term temporal chang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do have an impact, as individuals in a given locale experience these changes directly. These two very different implications of spatial versus temporal social contexts are tested with an analysis of repeated survey data in 60 counties of China from 2005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fe satisfaction does not vary much with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responds positively to the local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ime. That is, the contextual eff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vary greatly depending on how social context is operationalized. Temporal context matters far more than regional context where individuals’ life satisfaction i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00.
探讨用于小儿放射检查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选择60例1岁~8岁ASAⅠ-Ⅱ级小儿,分别采用单纯氯胺酮、咪达唑仑复合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3种麻醉方法。观察3种麻醉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辩证地分析3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思考小儿放射检查的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