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5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极为困难,是富有挑战性的;因为诊断只能依靠临床判断、症状评价和体征分析.病毒感染所至的喘息在婴幼儿期很常见,与哮喘鉴别较困难.目前还没有诊断婴幼儿期哮喘的特异检测手段和方法,因此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反复喘息的类型、特异体质病史、哮喘危险因素、长期随访、广泛鉴别诊断和观察对支气管舒张剂及抗炎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22.
健康的贫富差距是指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在各种健康指标上的系统差异。在过去30余年间, 国外研究揭示了社会经济地位与各种健康指标的负向关系, 并从环境特征和个人特征两个层面对健康的贫富差距做出了解释。以实证证据为基础, 研究者提出了社会文化自我模型、储备能力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整合模型等理论模型, 尝试从综合的视角理解健康的贫富差距。未来研究应该从多学科跨领域的视角, 使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统计技术深化对健康的贫富差距内在机制的理解, 充分考虑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个体差异的存在, 为促进我国的健康公平实践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3.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脑科学特别是脑成像技术能够无损伤地探测人脑,成为脑功能研究的"显微镜".这些科技的发展对心理学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它使得意识能够受到真正科学地研究,促使心理学研究从"计算机隐喻"向"脑隐喻"的转变,并将使心理学理论形态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24.
目前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的分析多从社会、家庭、时代等方面着手,对学校范围内进行责任感教育并无多大帮助。本文从认知维度分析了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三种情形及其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学校范围内责任感教育的合理性,提出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应是以责任知识、责任思维和责任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25.
颞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TMD病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为心理因素、牙合因素等。但是目前对于心理因素在TMD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方面,很多学者尚持有异议。运用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系统涨落理论、综合性原则和最佳化原则等阐明如何才能获得对心理因素在TMD中的作用的全面认识,并指出重视心理因素在TMD中的作用也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体现人文关怀的需要。  相似文献   
26.
为了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对高血压患者的最佳和规范化治疗,各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均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指南,并及时进行更新和修正。由于这些指南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医疗工作者在学习和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困惑,通过运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论对四种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我国临床医师更好地将其运用于临床,从而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发现被视为现代消化疾病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其发现者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沃伦(J.Robin Warren)被授予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研究历程的反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对疾病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现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科学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科学需要创新,循规蹈矩不可能创造任何奇迹;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良好的合作和互助.  相似文献   
28.
基于资本结构的特殊性、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和监管的严格性,金融机构形成了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利益关系,也凸显了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伦理特质.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业绩一报酬敏感性高、政府干预为特征的现行公司治理机制,存在伦理缺陷,激发了金融机构内外的伦理冲突.协调金融机构的伦理冲突,需要拓展公司治理的伦理维度,确立共生的治理目标,完善伦理激励机制和伦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9.
人类能够快速提取集合中的统计信息, 形成平均表征。对于平均表征的产生机制, 研究者提出整合集合成员以合成平均刺激, 或计算集合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观点。以往研究中合成的平均刺激的特征值和计算成员特征值的平均值两种方式的结果相似, 难以区分两种观点。由于多个面孔的吸引力评分的均值与用这些面孔合成的平均面孔的吸引力评分存在差异, 本研究使用经典的平均辨别任务(实验1和2)和吸引力评价任务(实验3和4)为平均表征的产生来源于合成平均刺激的观点提供了支持证据。4个实验分别采用大容量面孔集合和小容量面孔集合探讨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 结果发现大、小集合都形成了平均刺激, 并且平均表征的评定和加工可能更多依赖合成的平均刺激, 而非简单的对成员特征值进行平均; 此外, 集合吸引力出现了高评现象, 但小集合高评现象更少出现, 说明平均刺激的作用受到集合大小的影响。本研究为集合平均表征的形成机制和面孔集合吸引力高评现象的产生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30.
以往研究表明目标面孔的吸引力评价会偏向背景面孔, 产生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的计算常常是对不同背景下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进行比较, 并没有考虑目标面孔单独呈现时的吸引力评分, 可能是虚假的同化效应。本文以单独呈现的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作为基准值计算同化效应, 考察了呈现时间和目标与背景面孔吸引力的差异对目标面孔吸引力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 个体对目标面孔吸引力的评分会偏向背景面孔的吸引力, 并表现出同化的连续性效应, 即目标和背景面孔的吸引力差异越大, 同化效应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