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6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当代医学罔顾主体深层危机和机制缺损,正危险地迎合着"造美风潮",从而使整形美容医学不断走向极端化,很值得理论医学界及时反思.医学应当履行"解社会之痛"之使命,而不能满足于"搔社会之瘁"."人工美女"的横空出世,是商业化炒作和恶俗化的医疗技术相结合的"尤物",是对医学核心价值体系的恣肆扭曲和嘲弄,更会引起哲学上的困惑和招致重大医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2.
关于全科医学兴起和发展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科医学的兴起已经成为"必然",当今医学科学的发展应该对这种"必然"做出理性的思考.全科医学的兴起和发展隐含着对现代医疗中失人性化倾向的反动,揭示了人道主义精神在现代医疗中的回归.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是一种互补关系,共同丰富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3.
艺术治疗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向我们揭示了艺术活动在促进人类的精神成长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学校中的艺术教育作为教育制度中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不应回避青少年对于精神保健和心理卫生的需求.从艺术治疗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探索艺术活动如何为青少年提供长期而稳定的心理支持,是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应该承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4.
从反义RNA到RNA干扰:科学突破的机遇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是近年发现的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基因阻断技术,广泛用于抗病毒、抗肿瘤和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研究.它是在反义RNA研究中意外获得的重大科学突破,其发现过程对科学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5.
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施行.预计将引起医疗纠纷诉讼大量增加,且多以医疗侵权为诉因,医疗机构的赔偿费用也会大幅上升.医疗行业应从减少医疗过失,改善医患关系,完善医疗事故鉴定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6.
社会实践在卫生法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卫生法教学中采用社会实践的方法尤为重要,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为社会提供合适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7.
以往研究表明幼儿不能有效地整合利用路标等非几何信息,主要依赖几何信息进行再定向。即使能利用路标信息,也只是建立了靶物体与路标之间的直接联结,而不是用于空间再定向。本研究在矩形房间的四角设置颜色不同的档板作为路标线索,以平均年龄为3.5岁的幼儿为被试,结果发现,在几何信息与路标信息同时存在的情形下,幼儿可以整合利用空间中的几何信息与路标信息;即使只有路标信息,幼儿也能依赖路标信息结合左右方位感准确地再定向,这些结果表明幼儿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中的路标信息以重新确定自己的方位。  相似文献   
118.
任志洪  江光荣  叶一舵 《心理科学》2011,34(5):1106-1112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404名中学生,对其施测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我的班级问卷和抑郁问卷,应用无约束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和结构方程中介效应检验技术,分别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与抑郁关系间的调节与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核心自我评价对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竞争三者和抑郁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但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不佳;(2)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与青少年抑郁间起着中介作用,其中核心自我评价在竞争与抑郁间关系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9.
非形式逻辑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首先是一种寻求更好的大学逻辑教学方式的努力。进而,非形式逻辑学者们逐渐开始触及和探讨越来越多的理论议题,即发展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关于论证以及好论证的理解方式。在1998年世界哲学大会上,布莱尔和我阐释了非形式逻辑为哲学所带来的理论后果,其中一点我们称之为“演绎主义的终结”。那时我们并未给出演绎主义的定义,而只是把它等同于麦金泰尔的那个精炼的说法:“任何推理,不是演绎的,就是有缺陷的。”但现在看来,我们在当时就作出“演绎主义的终结”这一论断,显然是有点为时过早了。因为演绎主义似乎至今都还很有生命力,甚至在那些倾向于非形式逻辑的学者那里它也能得到支持:恩尼斯长期以来都辩护演绎主义是一种论证重构策略,格罗尔克更是致力于辩护它是一种论证评价理论。在本文中我将论证,非形式逻辑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不诉诸于演绎技巧和演绎规范的逻辑研究。当我们意识到演绎和演绎主义已经如何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哲学发展史中,并且牢牢地控制了我们关于逻辑研究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非形式逻辑这一理论努力是多么的困难和重要。我将首先澄清“演绎主义”的意思,然后再分别考察那些赞成和反对演绎主义的论证,最后,我将表明非形式逻辑是从演绎主义中挽救逻辑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20.
问题对偏好的变化会有影响。本文在偏好逻辑的背景下考虑事务管理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带有事务管理的动态偏好逻辑。我们的逻辑表明它能把其他情况均同的偏好(ceteris paribus preference)与普通的偏好联系起来并将其动态化和显性化。并且,通过引入混合逻辑使得我们能在同一层次谈论命题和对象之间的偏好,除提问这个行动之外,我们还在逻辑系统的动态部分考虑了解决、建议和软公开宣告等行动。在对这四种行动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后,我们证明了这个动态系统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