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421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he résumé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selection tool for organisations. Pas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recruiter hiring recommendations can be predicted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applicant résumé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links between résumé contents and hiring recommendations remain unclear. The present study extends previous research by examining the mediating roles of recruiters' multi‐faceted fit perceptions in a field setting.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16 organisational recruiters who participated in campus recruitment at seven universities in Taiw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nt work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creased recruiter hiring recommendations through recruiter perceived person–job (P–J) fit. In addition, applicant work experience predicted recruiter perceived person–organisation (P–O) fit, which in turn enhanced recruiter hiring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152.
从《周易》的原点看人文精神与新世纪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钧 《周易研究》2002,(3):28-34
中国的“人文”精神源远流长 ,从《周易》我们可以找到它的源头。在新世纪全球化的语境中 ,研究东西方文化与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源于《周易》的中国人文精神的特点与传统 ,在与西方的比较中探讨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趋势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3.
在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宗教发展已经很难“遁世”、“隐居”,更不可能独善其身。虽然现代化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现代化之前,早已出现了全球化的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跨国界发展。从治理的向度来说,宗教发展融合了国家、市场、社会的对立关系,重新创造性的结合国家、市场与社会,引导世界走向善治。而宗教组织要寻求全球性的发展甚至推动全球公民社会的实现,就有赖于跨国社会运动组织的发展。因此,如果20世纪的政治遗产是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体系,那么21世纪就是建构一个善治的全球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54.
分散注意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完成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纬  贺莉 《心理科学》2005,28(1):111-113
本研究试图探讨在分散注意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完成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被试为98名大学生。在实验中,当前任务为数字听写,同时放映一段无声动画短片,将前瞻记忆任务(即看到某一靶线索画面时在相应数字上做记号)嵌入其中,动画片结束后要求被试完成若干与动画片内容有关的问题(事先通过指导语告知)。结果发现:1、前瞻记忆任务的成绩与被试的性别几乎无关,与材料熟悉程度也无显著相关;2、与被试对材料的喜好程度显著相关,提示即使在分散注意条件下,被试在完成前瞻记忆任务时也可能会根据偏好自动调整注意的分配。  相似文献   
155.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   总被引:98,自引:2,他引:98  
范方  桑标 《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以“留守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家庭环境因素、人格、学绩、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留守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与不良人格特质、行为问题、学业不良高相关,且后三者密切关联,相互加剧。讨论指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干预不仅要进行行为矫治和心理辅导,而且要整合社区、学校、家庭的力量,改善其家庭环境和心理氛围,为“留守儿童”建构有效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6.
魏荣 《宗教学研究》2005,1(4):139-140
本文先引述了<太平经>的版本问题,进而简要分析了其成书时期、著者、思想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平经>中的"治国"所运用的"三"和"承负"两种思想,最后将其"治国"思想归结到君、臣、民"三合相通","立致太平"上.  相似文献   
157.
158.
马克斯·韦伯的佛教伦理观是其宗教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从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题的一个反证。它指出了佛教伦理出世品格的一面及其印度文化根源,但与佛教的思想和现实并不完全相符,且隐含着韦伯推崇新教伦理的价值偏向。韦伯论题遭遇来自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是否意味着可从佛教中发掘某些缓解“现代化”危机的精神资源呢?  相似文献   
159.
正性情绪词与内隐情绪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三学生为被试,以正性情绪词和中性词匹配作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加工类型×2种测验方式,研究个体情绪的内隐特征.结果表明:(1)文字的正性情绪信息对个体的正性内隐情绪具有启动效应.(2)以汉字作为实验材料也可以研究个体的内隐情绪特征.(3)内隐情绪特征的研究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设计上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0.
数学文化与儿童数学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文化以文化为视角.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审视和理解数学,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儿童数学认知开辟了全新的方向.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的数学信念、数学价值观、数学典故、数学符号、数学法则以及实物工具等,在儿童数学认知的知识提取、理解与表征、记忆与策略、认知风格、情绪态度以及自我效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