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1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01.
心理弹性儿童的人际关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查儿童寻求信任性人际关系建立和向他人求助启动阶段的人际关系认知,检验心理弹性儿童是否比缺乏心理弹性儿童拥有更准确、快速的人际关系类型和更积极、快速的中性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利用自编人际关系类型认知和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实验程序,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心理弹性儿童(99人)和缺乏心理弹性儿童(176人)实施实验,记录被试的反应结果和反应时。以年龄和性别为协变量,分别对两组儿童人际关系类型认知得分及反应时、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得分及反应时进行组间差异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支持部分研究假设:心理弹性儿童人际关系类型认知总分显著高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心理弹性儿童在中性情境下人际关系性质认知积极与消极维度总分、积极—消极连续体上的振幅均显著小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但心理弹性儿童对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更具积极偏向;两组儿童在所有任务指标上的平均反应时差异皆不显著。提示,儿童对人际关系类型的准确把握及对人际关系性质谨慎却相对积极的认知,可能是有效寻求和建立人际关系、获取社会支持资源以良好应对严重压力/逆境的重要主体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2.
Unsociable children are likely to develop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society.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behavioural control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unsociability and peer problems in Chinese children. Participants were fourth to eighth grade students in urban China (N = 787). Assessments of unsociability, shyness, peer problems and behavioural control were obtained from peer nominations and teacher rating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sociability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eer problems in Chinese childr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shyness. Also, the relation between unsociability and peer problems was attenuated among children with higher behavioural control. Thus, behavioural control may be a buffering factor that serves to protect unsociable children from developing peer problems. Gender and age also moderated these associations.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of unsociability and behavioural control in Chinese culture.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3.
程式知识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探查56位3-5岁幼儿的程式知识、接受性言语能力以及他们在假装认识、外表-事实区分、错误信念和表征变化等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任务上的表现,着重探究程式知识、言语能力与幼儿对心理状态的认识之间的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排除年龄因素后,程式知识对幼儿关于错误信念的认识、假装-事实的区分和假装者信念的推测有显著影响,但对关于外表-事实区分的影响不显著;(2)排除年龄因素后,言语能力对幼儿在各种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4.
为探讨青少年早期社交回避、同伴关系问题、情绪调节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自我报告、同伴提名和学校记录的方式对上海地区小学4年级至初中1年级共660名被试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社交回避可以正向预测同伴关系问题;(2)情绪调节能力在社交回避与同伴关系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业成绩调节了社交回避通过情绪调节能力影响同伴关系问题的中介作用前半路径。相对于学业成绩较高的儿童,社交回避更容易通过学业成绩较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影响同伴关系问题。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从情绪调节能力和学业成绩的角度为社交回避个体的同伴关系问题提供解释,而且对引导同伴社会化、提升社会适应的过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以130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心理一致感量表(CSOC)中文版的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考察小学阶段儿童心理一致感发展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CSOC中文版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鉴别力、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CSOC中文版量表由一致感和不一致感两个因素构成,心理一致感总分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心理一致感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儿童心理一致感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儿童心理一致感水平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6.
张晓贤  桑标 《心理科学》2012,35(2):314-320
为考察儿童内疚情绪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小学5年级学生内疚情绪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疚情绪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难过情绪不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2)当儿童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对团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产生内疚情绪,但如果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不良结果时,则产生难过情绪。结论:儿童的消极情绪是否能促进其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其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还是他人。  相似文献   
107.
青少年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升  周颖  包蕾萍  桑标 《心理科学》2006,29(5):1107-1110
本研究以265名高中生为被试,探讨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发展的特点以及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在心理一致感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三个年级被试的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3)被试心理一致感水平与问题解决、求助两种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被试心理一致感水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种应付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压力调节上倾向于采用成熟而积极的应付方式。本研究从压力应对的过程角度分析心理一致感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周斌  刘俊升  桑标 《心理科学》2005,28(5):1266-1268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124名三年级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旨在探讨书法训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发现:(1)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十三个个性特质上,时间的主效应极其显著;(2)在兴奋性、恃强性、敢为性特质上,书法练习的主效应显著;(3)在兴奋性、聪慧性、恃强性、轻松性和自律性特质上,时间与书法练习的交互作用显著。研究表明,书法练习对儿童个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离异家庭儿童发展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洵怡  桑标 《心理科学》2008,31(1):163-165,180
随着世界各国离婚率的提高,离异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着重介绍和分析了离异家庭儿童发展性研究的进展、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产生机制以及离异家庭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最后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桑标  俞佳  章璋明  虞纪忠 《心理科学》2002,25(1):31-33,17
本研究比较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性思维测验、学习适应性测验以及教师对其创造力评价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数字和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上的成绩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ADHD和创造力是彼此独立的两个特质;(2)ADHD儿童在学习态度、学校环境(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独立性和毅力等维度上明显偏低;(3)不同学科教师对于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创造力水平高低的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4)对于正常儿童。不同学科教师对其创造力的评价与儿童在创造力测验上的得分呈显著性相关;对于ADHD儿童则没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