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70篇
  142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15篇
  1973年   12篇
  1972年   10篇
  1971年   15篇
  1969年   13篇
  1968年   9篇
  1967年   9篇
  1966年   14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8篇
  1954年   10篇
  195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通过分析2004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发现过程,揭示假说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只有勤观察,多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能揭示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22.
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差异,运用\"提示访谈法\"对大学生中的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优秀辩手达到间接反驳推理水平,而多数非辩手处在直接反驳推理水平。优秀辩手不论在功能性和条件性理由的数量上,还是在理由领域广度上都显著优于普通大学生。在反驳式推理过程中,优秀辩手的间接反驳次数显著多于非辩手。研究表明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显著优于非辩手。  相似文献   
23.
基于认同驱动的营销关系视角, 系统地探讨了基于多元企业认同的企业身份构建及其张力调和机理。具体地, 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身份理论, 探索多元企业认同的结构; 其次, 从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创新的视角, 描绘多元企业认同形成及演化过程; 最后, 探究多元企业认同的身份构建以及身份张力调和机制。在理论上将消费者-企业认同扩展到多个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认同, 探索多元企业认同的身份构建及调和过程, 揭示其背后深层作用机理。实践上为企业与客户保持长期、和谐、多赢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4.
惯用语是比喻性表达的一种。对惯用语句法分析导致其字面意义的通达,对惯用语语义分析导致其比喻意义的通达,两种加工存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研究者提出惯用语理解的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和关联理论假说。非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比喻意义的直接提取;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词素发挥重要作用;关联理论假说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寻求词素和整词最大程度的语义关联,以及语用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最优功效。大量研究表明,不能简单的将惯用语加工的心理机制纳入统一模型内,惯用语加工受到材料和语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惯用语理解遵循多种心理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25.
职场欺负作为一种消极人际行为, 会影响到与行为当事人双方处于同一生态系统的旁观者的身心健康, 而旁观者在职场欺负中的不同角色和行为(支持受欺者或实施者, 或袖手旁观)又会反过来影响职场欺负的发展态势。旁观者的公正道德观念及其对职场欺负的情绪体验, 通过社会交换和学习过程, 影响着他(或她)在职场欺负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26.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以“医患关系”为关键词,分析近年来传播学视域的医患关系研究议题与进程,发现医患关系研究出现从“媒介”到“人”的研究转向。其中以“媒介”为中心的医患关系视角注重医患关系的媒介呈现和媒介宣传,以“人”为中心的医患关系视角注重媒介使用与医患信任建构、媒介与患者健康意向行为关系及新型医患沟通模式分析。同时,探讨提升中国社会的医患关系研究路径,提出未来研究更应注重制度和文化等语境,跳出实证主义范式以及单一的“医-患”二元视角,以推动医患关系研究的均衡与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27.
Research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pathology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items from the Revised Children’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 RCADS-C/P that provided a...  相似文献   
28.
The structure of a course entitled Family Therapy with Major Psychopathology taught annually in the Mercer University Graduate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Program is presented. An epistemological presentation regarding the interface of psychiatric nosology and family systems assessment is discussed. Methods of diagnosing and assessing dysfunctional family systems are presented and training in individual psychiatric nosology is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given to family systems dysfunction as an etiological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psychopathology. Learning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lecture, discussion, case presentations, readings, and test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29.
30.
The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r, like adult addicts, is most commonly consid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ease model. The usefulness of the disease model in conceptualizing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is questioned, and an alternative view of the topic is set forth. Substance abuse, is regarded as an adaptive aspect of the ongoing interactive processes within the family.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the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r is seen as a functional dynamic in the family's preservation. Three characteristic elements of parental interaction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are highlighted.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Texas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nnual conference on January 28, 1993 in Houston Texas.a research associate and director of the Don D. Jackson Archive at the 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Palo Alto, CA. Authors are listed alphabetic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