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1篇
  1970年   11篇
  1969年   6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说谎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有利于其认知发展,促进其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了解和学习,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回顾现有的儿童说谎的类型,包括反社会谎言和亲社会谎言,介绍儿童说谎的研究范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说谎的种类,包括被动说谎范式和主动说谎范式,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指出未来可研究方向,如修改范式、增加对亲社会谎言的研究和对特殊儿童的谎言研究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说谎的发展过程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52.
动允性是指环境提供给有机体的行动可能性。1977年,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首次提出了“动允性”概念。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含义。首先,动允性超越了传统二元论思维的束缚。它既不是环境方面的物理属性,也不是动物方面的主观属性,而是环境与动物交互作用中的一个关系属性。其次,动允性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和意义与动允性的关系属性是一致的。它主张意义既不外显于事物的外部,也不隐藏于事物的内部,而是嵌入于有机体和环境的互动互补关系之中。最后,这种关系属性使它免于被归结为物理的或心理的性质,从而超越了还原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53.
对315名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前创业行动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前创业行动的参与度较为积极,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且,大学生的前创业行动受到了创业效能感、创业意愿和个体背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以及受到了创业政策熟悉度、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创业环境等外部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高校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4.
汉字、数字和符号的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加工存在怎样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呈现方式下是否表现不同,现在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9选1部分报告范式,通过字符串水平呈现和竖直呈现两个实验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结果发现,水平呈现对于不同类型字符的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加工都更有优势。数字在不同呈现方式下都表现出绝对优势,且水平呈现时存在首位置优势,表明“改变的接受域”理论对于汉语语系地区数字系列位置效应解释的可能性。同时,汉字与符号更为相似,但水平呈现时汉字位置信息加工更好,且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注视点左侧(包括注视点)优势,这可能是中文阅读的特别机制。  相似文献   
255.
以往研究多认为观点采择可有效促进宽恕,近期研究则开始关注观点采择诱发宽恕等亲社会行为的边界条件。结合“换位体验”和内隐态度测量范式,本研究考察了受害者对伤害动机的认同在被动和自发观点采择影响内隐宽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发现当人际伤害中存在人们无法认同的恶意不道德动机时,被动和自发观点采择都抑制了受害者对施害者的内隐宽恕且后者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实验2则进一步操纵了不同类型受害者对施害者伤害动机的认同差异,低认同组与实验1结果相同,即被动和自发观点采择中都抑制了内隐宽恕且后者的抑制效应更显著,但高认同组在两种观点采择中都促进了内隐宽恕且二者的促进效应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揭示了伤害动机认同在不同类型观点采择影响内隐宽恕过程中起到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对观点采择和宽恕间复杂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6.
前人研究业已表明MIRT模型在自适应测验等诸多领域的测量优势,但面对当前国内教育行业在实践过程中的现状,仍无法有效地解决待测知识点数量、试题数量和测量精度之间的矛盾。对此,本次研究设计了CO-MIRT模型,经由前馈层、全连接层的操作以共享试题之间所传递的信息,以及通过控制层、L2正则化等操作来限制小样本测验下的过拟合,来达到降低估计误差的目的。本次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式验证了模型效果,并使用数学推演的方式给予理论上的证明。  相似文献   
257.
美术能力倾向测验对美术人才的识别和选拔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测验可分为审美能力测量和艺术创作能力测量两种,其中审美能力测量的测验又可以分为审美判断测验和判断后选择判断理由的两种形式。但以往研究缺乏对审美知觉能力维度的实证研究、没有区分“主观美”和“客观美”,以及缺乏对各类型美术能力倾向测验效度的比较研究。未来可加深对审美知觉能力维度的实证研究,开发多类型美术能力判断测验并比较其效度,开发适用于小学生的美术能力倾向测验,以及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能力倾向测验。  相似文献   
258.
近年来,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个体认知过程中的情境因素已逐渐成为具身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众多的具身认知研究开始探究何种情境才能有效地启动具身效应。个体的身体感知或者身体动作的变化会对其知觉、情绪等高级心理过程产生无意识的具身效应,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显示大脑的运动皮层在这一系列的高级心理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具身社会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从认知神经机制的层面剖析身体动作如何影响个体对人与环境的理解和互动,以及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思考目前具身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59.
当前青少年幸福感的研究普遍采用与成人相同的理论模型,忽略了幸福感的发展性特征。本研究将“未来”作为时间维度纳入青少年幸福感模型,以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为基础,考察指向当下和指向未来的幸福感对青少年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选取28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在T1、T2和T3时间点分别测量被试的幸福感、学校投入和学业成就。通过5个月的追踪发现:(1)当同时考虑指向当下和未来的幸福感对学校投入的影响时,只有指向未来的幸福感能够显著预测其学校投入;(2)指向未来的幸福感通过学校投入影响学业成就,学校投入在指向未来的幸福感和学业成就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60.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抑郁体验问卷(DEQ)、莱顿抑郁敏感指数量表(LEIDS)测量753名高中生,以便分析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反应性; 认知反应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认知反应性作为中介变量,父母冲突通过认知反应性对青少年抑郁具有稳定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