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Based on research regarding the role of attitudinal ambivalence in the validity of attitudes in predicting behavior, we propose job ambivalence as a promising concept for job satisfaction research. In particular, we argue that job ambivalence (i.e., coexist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valuations of one's job) may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Results of a study conducted with managers of an IT company show, as predicted, that job satisfaction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job performance (i.e., higher satisfaction related to higher performance) when individuals experience low job ambivalence, as compared to when individuals experience high job ambivalenc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2.
神经伦理学自2002年正式在美国学术界提出之后,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神经伦理学的研究还存在内涵不清和学科定位不准,研究领域有待商榷,应用分歧较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将神经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具体问题的探讨有机结合,且重视神经伦理学的平衡发展,神经科学家与伦理学家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神经伦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93.
从国际和国内医改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医疗卫生系统整合对实现医改目标和顶层设计的影响.论证医疗卫生系统整合是解决卫生系统危机的最佳路径,医疗卫生系统整合对改善卫生系统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中国医改的核心是实现体制改革和机制的创新与变革,这一变革的前提是理念的创新;医疗卫生系统整合理念在医改顶层设计和医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需要医疗卫生系统整合的新理念来统领医改的顶层设计,不仅有助于破解医改顶层设计的难题,还将推动解决医改目标的实现,也是与国际上卫生系统改革导向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94.
从分析医患合谋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入手,结合卫生经济学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探讨产生医患合谋道德风险的原因和规避策略.发现医疗保险的供给方(保险机构)、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的被保险方(医疗保险的消费者,即接受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或患者)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保险基金风险更多是来自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道德风险.建议从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监督;加强激励,遏制道德风险;运用技术,规范行为三方面规范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行为.  相似文献   
95.
乐商(或乐观智力)是指人乐观的能力,它既包括一个人乐观水平的高低,也包括个体从所经历的消极事件中获取积极成分的能力,以及影响或感染他人的能力.“杜乡微笑”是高乐商的一种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心理学过去的有关研究证实,高乐商不仅有利于个体的社会性发展、获得稳定的幸福婚姻、提高人的生理健康水平、提高学业成绩和减少坏事情的发生,而且高乐商还有利于促使个体寻求社会支持和社会交往.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乐商可能是一个比智商和情商更能决定人未来发展命运的因素.  相似文献   
96.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n-3系多元不饱和脂肪酸(n-3PUFA)与抑郁症之间存在联系,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回顾国内外关于n-3PUFA与抑郁症之间存在的负性关系的研究并介绍其主要的研究结果和现状,解释n-3PUFA引起的抗抑郁效果可能涉及的神经机制,包括神经传递、葡萄糖的新陈代谢、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5-羟色胺(5-HT)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还有神经元的凋亡等的变化.并且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使用的n-3PUFA种类和剂量问题,DHA或EPA是否对于不同种类的抑郁症均有效,单独作用还是共同作用才能引起抗抑郁效果等等,n-3PUFA对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具体影响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
苏红  任孝鹏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6):1006-1015
个体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维度, 是指强调注重自我的独立性、重视个人目标和成就的价值取向。个体主义的测量方法包括自我报告、启动法以及心外之物的客观指标测量。近来气候—经济理论和病原体假说等新的影响个体主义的因素被证实。个体主义不仅存在着文化之间差异, 同时也存在着同一文化内部的地区(州、省)差异。另外, 从纵向的角度利用大数据和客观指标发现, 同一文化内个体主义呈现逐渐增强的代际变化趋势。未来个体主义的研究要从多种测量方法来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8.
视听整合是指当呈现的视觉和听觉信号在时间、空间上大致接近时,视觉和听觉系统倾向于整合的加工过程。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作为反映大脑早期加工的成分,表征偏差的信息输入与感觉记忆痕迹之间的神经失匹配。以MMN作为探测指标的视听整合加工研究,主要包括MMN在阅读理解中字母和语音、韵律信息、麦格克效应等方面的视听整合加工,以及分析跨通道视听整合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关系。未来研究需聚焦于其他通道的跨通道整合加工,同时应拓展MMN的诱发范式。  相似文献   
99.
预设路径模型(Fixed-links modeling)是在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发展出的用于分析心理学实验数据的统计模型。该类模型的主要特征是根据前期理论基础和实验设计,通过预先设定模型中显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因素载荷矩阵实现对显变量方差的拆分。因素载荷矩阵的设定主要基于实验水平与所表征的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选取相应函数来表征不同实验水平之间的变化趋势。该模型在表征工作记忆、注意和学习的内部加工过程及揭示不同认知过程的具体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explored how fluctuations in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partner commitm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stability measures (e.g., commitment, perceived stability, relational uncertainty, turbulence) in both on‐again/off‐again and noncyclical relationship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n initial survey, 8 weekly surveys, and a final survey. Results suggest fluctuation in perceived partner commitment across the weekly surveys was associated with all measures of stability when moderated by relationship type; fluctuation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tability measures for noncyclical relationships but positively for on–off relationships. For fluctuation in satisfaction, this same pattern was found for commitment only. Overall, fluctuation, particularly in perceived partner commitment, was not viewed as disruptive for on–off partners; rather, fluctuation appeared to foster more steady and viable views of the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