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0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9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74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630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112篇
  1983年   139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92篇
  1980年   78篇
  1979年   83篇
  1978年   71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2篇
  1964年   105篇
  1963年   127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109篇
  1957年   94篇
  1956年   73篇
  1955年   37篇
  1954年   34篇
  1953年   28篇
  1951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本文譯自作者于1962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克服的途徑”一书。該书共分五章,即:一、矛盾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二、社会主义矛盾的基本特征与其发展;三、从以往的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矛盾;四、社会主义的矛盾的形式和解决方式;五、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这里譯出的是該书的第一章,其中第一、三节是摘譯,第二节是全譯。在这一章里作者閘述了他著述此书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則。其中,在第一节里,他分析了矛盾的实质,认为矛盾是运动,同时也是其他任何运动形式的泉源或潜在基础。他认为矛盾的任何具体形式必然以下列諸条件为前提:一、統一物分裂为二,現象內部出現对立的力量或趋势;二、在各种力量的相互关系中建立一定的形式;三、存在着矛盾展开的条件;四、矛盾只能在一定界限內展开;五、过程中有一个主导力量;六、存在着使矛盾得到解决的前提或手段;七、旧矛盾中具备有新矛盾的萌芽。在第二节里,作者分析了同一、差別、对立、矛盾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同一是对一个对象的实质与另一个对象的实质的区別的确定;差別是两种沒有达到相互排斥程度的現象之間或同一种現象的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关系;对立是同一个統一物的两个相互排斥的方面的关系;相互渗透是两个极端在斗爭形式中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矛盾。在第三节中,作者分析了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的飞跃。他认为漸进性和飞跃不是同一的,但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漸进过程是为旧质向新质的飞跃轉化作准备,而飞跃則是完成漸进的发展并为不断的运动創造条件。飞跃是漸进性的中断,甚至在不經过爆发而实現轉化的条件下也是如此。飞跃是旧质的质变,是旧质为新质所代替,但并不是把旧质全部抛弃,而是一方面加以否定,另方面加以保留。飞跃是根本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152.
作者在本文中討論狹义的意义,即符号的意义問題。他說“維也納小組”的新实証主义者把“有意义性”和“可检驗性”等同起来。这个“意义是检驗方法”的公式成为一系列新实証主义“意义”观念的出发点。这些观念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把意义归結为主体对符号的这种或那种反应,其中包括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这种看法与石里克的看法相接近。罗素也把意义解释为詞或符号对行动的关系。維特根施坦晚期认为意义是用詞的方法。作者认为把意义看作反应、行动,是不正确地把动物行动的特征搬到人的自觉活动方面来。(二)是把意义同由符号組成的結构等同起来。这一看法在一定范围內是正确的。这里牵涉到意义的形式化解释、机器翻譯等問題。但作者认为卡尔納普、奈伊拉特都把这种看法絕对化了。作者在批判新实証主义对意义看法的同时,自己也提出了一个关于意义的定义。他說,意义是由詞或由符号来代表的信息的不变項。这个定义着重提出信息,也指出意义不直接反映现实。那些經常具有意义的符号的认識作用也是間接的。由于符号本身具有約定性质,它不能反映现实,但它能促进反映现实的过程。关于意义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問題,作者认为这取决于意义表现在什么信息結构中。它在邏輯关系中是精神的,在生理或机器的信息中是物质的。作者还主张不可能寻找出意义的一般定义,正如不可能寻找出“一般存在”那样。最后作者认为他在文章中提出的关于意义的定义有实践上和理論上的优越性,因为它指点我們根据相应条件运用意义形式中的一种,而新实証主义的主观主义观点则在这方面会起妨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3.
这是加罗第最近在克雷蒙-惠朗大学的一篇报告。加罗第近几年来把黑格尔哲学的遺产的价值捧得很高,他指責斯大林所犯的“哲学錯誤”之一,就是拋弃了黑格尔的遺产。1962年,他发表四百多頁的一本著作《上帝已經死了》,对黑格尔哲学作出了他自己的分析。在这里譯出的这篇文章中,他所分析的黑格尔邏輯学中的“矛盾”和“总体”的問题,就是“二”和“一”的問題。加罗第說,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以总体为中心范畴,这个体系始于絕对的总体,又以絕对的总体告終,所以是思辨的、唯心主义的,是一种神学的世界观。至于以矛盾为中心范畴的黑格尔的方法,則只要把它唯物主义地顛倒过来,就具有科学价值,因为这是經现代各门科学发展的成果所証明的辯証法。加罗第用了物理学、生物学和美学上的一些例子,駁斥了黑格尔的带有神学性质的总体概念,认为矛盾不是总体的环节,反之,总体乃是矛盾的环节。他主张对正在产生的总体而言,矛盾是第一性的,但他认为用辯証法的矛盾处理問題的目的,在于找到具体生动的和諧,这也就是辯証法的最大的优越性。加罗第借口冲破“教条主义”,借口反对辯証唯物主义給科学研究规定各种“清规戒律”,号召不怕不断地对科学結論作最根本的修正,却不肯定辯証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的永远普遍有效的真理。他把相对說成是絕对的,而排斥了相对之中的絕对的东西。同时他强調辯証法是自由的內在规律和創造的內在规律。这种創造的自由,就是通过对事物之間的矛盾的处理而求得一个新的协調的总体。所以,加罗第在本文中所鼓吹的,实质上乃是主观主义和詭辯論,是矛盾調和論。  相似文献   
154.
苏联《哲学科学》杂志从1961年起組織了一次关于现代資产阶級哲学批判的方法論問題的討論,先后发表了六篇文章,它們是:A.波利卡罗夫(保加利亚)的《現代唯心主义的一般特点和对它进行批判的方針》(1961年第3期);斯克沃尔佐夫的《列宁的党性原則和現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問題》(1962年第6期);捷洛格拉馬吉克的《多元論的方法論与对現代資产阶級社会理論的批判》(1963年第2期);留布丁的《十九至二十世紀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則》(1963年第5期);阿謝耶夫的《現代唯心主义的若干特点和对它进行批判的方法論問題》(1963年第5期);別吉阿什维里的《是否需要对現代資产阶级哲学作內部的批判》(1963年第6期)。最后发表了这里譯出的这篇文章,作为这次討論的总結。在这次討論中,特別在对現代資产阶级哲学的所謂“內部批判”問題上发生了爭論。波利卡罗夫、別吉阿什维里等人提出要采用通过揭露有关观点的內在矛盾来使其自我駁斥的“內部批判”方法,幷认为这种方法是一个尖銳武器,因为現代資产阶级哲学中充满着內在的矛盾。阿謝耶夫則认为所謂內部批判不是馬克思主义理論所特有的,更不可能是同現代資产阶级作斗爭的主要方針。在納尔斯基等人的这篇总結文章中,对这次討論作了評价,幷着重对“內部批判”問題发表了他們的意見。他們认为首先应当拋棄“內部批判”这个不确切的术語,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对被批判的学說采取“內部批判”的方法,而是要揭露这些学說的內在的根据不足。而且,这种批判方法还要以社会經济分析、阶级分析、共产主义党性原則等等作为自己的前提、必要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5.
苏共第二十次和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哲学科学发展的几年,乃是社会学研究数量大大增长的几年,出版了许多这方面的大部头著作(《苏联工人阶级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М.Т.约夫楚克等编,莫斯科社会经济书籍出版社,1961年];《社会和个人》[阿列欣娜等编,沃龙什,沃龙什大学出版部,1961年];《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律性》[А.И.契斯诺科夫编,莫斯科《高等学校》,1961年];《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诸问  相似文献   
156.
海德格尔是德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早年受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的影响很深。从1927年起,先后发麦了《存在与时间》、《什么是形而上学》、《柏拉图的真理学说》等书,成为德国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曾在希特勒时代担任德国夫赖堡大学校长,积极用反动哲学思想为法西斯政权服务。希特勒垮台后一度被迫退休。现在不但重新担任夫赖堡大学教授,并且纠合门徒,传授“奥秘”,俨然成了教主。海德格尔把自己装扮成“最关心”人的存在的哲学家,用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反对哲学唯物主义。本刊围绕着这种思想,选译了下列三篇文章:盖登科的《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是论证哲学非理性主义的形式》一文谈到海德格尔取消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这种反理性主义的实质;海德格尔的《回到形而上学的基础》,表明他的本体论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阿勒尔斯的《海德格尔的意义》是评论兰根的《海德格尔的意义》和海德格尔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157.
根据德国统一社会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长期以来就在着手编写《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大纲》。负责编写这本《大纲》以及领导这个编写集体的有一个委员会,其成员有:柏林的克莱因教授,耶拿的门德教授,柏林的莱因哈特博士,莱比锡的赛伊德尔博士,柏林的叔巴特博士、斯梯列博士和乌尔利希博士。领导这个委员会的是门德教授和乌尔利希博士,编写委员会秘书处的秘书是柏林的考夫霍尔特。编写委员会下面共有五个编写组,这五个组是适应这本大纲的五个时期而成立的。这五个组  相似文献   
158.
赫拍特·费格尔(Herbert Feigl)是逻辑实证主义这一流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但是,他却宣称:他自己一直是一个实在主义者,他一直在一些问题上同该派的其他成员有“分歧”。在这篇文章中,费格尔从实在主义的观点讨论了下面几个维也纳学派的问题: (1)他认为,维也纳学派除了承认认识的意义之外,还承认了感情的意义。维也纳学派所强调的,只是不要把认识的意义同感情的意义混同起来,也不要把形式的逻辑的意义同事实的意义混同起来。 (2)他认为,把命题的意义限制在命题的证实性上是错误的。按照维也纳学派的说法,全称命题是不能完全证实的,而特称命题是不能完全否证的,那么,既包含全称量词又包含存在量词的命题就是既不能完全证实的又不能完全否证的,因而就是无意义的。但是,既包括全称量词又包含存在量词的命题在科学中却是很多的。还有,如果把命题的意义等同于命题的证实方法,就必须把关于过去历史的命题如“西塞罗作过公开演说”,看作关于现在或将来的命题;这是荒谬的。费格尔认为:在石里克的著作中,的确有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这样的话;但是,石里克所说的证实,既包括直接的证实,也包括不完全的证实。费格尔认为,英国的逻辑实证主义者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所提出的可证实性理论是错误的。 (3)维也纳学派接受了巴克莱、休谟的传统,把一切存在都限制在直接的经验。费格尔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认为,这就不能承认事物的独立存在和旁人的存在,这就要走到唯我论。他认为,关于事物与旁人的存在的命题,是可以通过类似推理得到的,是几率性的真命题。 (4)他认为,维也纳的哲学家三十五年来已逐渐改变了他们的观点,有些人现在已经接受了实在主义的观点。费格尔在批评维也纳学派的同时,却也提出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例如,他甚至认为,彻头彻尾的宗教上关于神的论断也是有事实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9.
这本小册子综合了著名的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不同著作的观点。然而,从它所论述的问题的范围来看,它们却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哲学理论观点是中心问题。这本小册子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出发点,来参与现时代的哲学论争、提出新的理论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作者同存在主义、新实证主义以及同修正主义的颠倒是非的论战,对书中提出的问题的不同寻常的处理方式,对某些问题的阐述必然会引起异义和争论的事实,都使得这本小册子格外有趣,使它具有巨大的价值。沙夫十分注意他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学说的论争。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几年前波兰的思想生活。他在许多地方都谈到了以“所谓独创的、新  相似文献   
160.
这是一篇探讨辩证矛盾的结构的文章。本刊已经发表了两篇有关这个问题的译文(参见本刊一九六四年第十二期Ф.Ф.维亚克列夫的《辩证矛盾的结构》和一九六五年第八期С.Г.鲍尔赫夫的《关于辩证矛盾的结构问题》)。作者认为在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中一般采用的那种把矛盾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差别,②差别转变对立,即发展了的矛盾,③矛盾的解决)是根据马克思在《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经济学手稿》中的一个思想来的,但是对这个思想作了不正确的理解,因而在上面提到的三个阶段中,“双重的有区别的存在”和“矛盾”(马克思语)都不见了。作者认为马克思在那部手稿中表述的矛盾的结构“显然是同黑格尔的图式相似的”(黑格尔的“本质篇”),但究竟相似到什么程度?联系这个问题,作者在本文中对辩证矛盾及其结构这个问题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三部分,分别地谈到黑格尔、马克思和列宁是如何理解辩证矛盾及其结构的。最后,他得出五点结论。请见本文第28页。作者在文章末尾,指出罗森塔尔在他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的辩证法问题》一书中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在阐述矛盾的结构时,都没有谈到矛盾的内在水平和外在水平、每个矛盾发展的特点等重要问题。而这个缺点已被发现。例如Ф.Ф.维亚克列夫的著作和文章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作者也不完全同意维亚克列夫的看法,认为他把对立面统一的意义夸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