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系,是人体中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的重要酶系之一,90%以上的药物的氧化是由P450酶催化的。多药合用对机体P450酶的影响,能造成临床上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基于P450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可以预测、控制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可能解释某患者对特定治疗方案的反应。该文从细胞色素P450分类及其各自的催化特点,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与细胞色素P450酶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增加患者依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2.
提取方式对相继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学习-测验(自由回忆和再认)研究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图形的相继记忆效应(Dm效应)。1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根据其测验成绩将图片分为记住和未记住两类,对相应编码过程的ER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行为上,再认的平均击中率显著高于自由回忆;⑵脑电活动上,在刺激出现后400~700ms编码过程中记住项目的ERPs更正于未记住项目的ERPs;同时两种测验方式Dm效应的脑区分布不同,自由回忆主要分布在额区,再认主要分布在中央区和顶区,且在500~600ms自由回忆有左侧优势。这些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式对Dm效应有不同的影响,这一结果预示自由回忆和再认的编码过程可能有不同的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23.
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锋  沈模卫  徐梅  朱海燕  周宁 《心理学报》2006,38(3):407-413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初级因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包括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并进一步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有助于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更容易导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并由此对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且信息获取性动机对社会健康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而人际情感性动机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更大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224.
采用ERP和眼动技术考察职前教师情绪复杂性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实验采用面孔识别范式,分别比较高低情绪复杂性的职前教师在加工4类基本情绪时的ERP和眼动差异。行为结果显示,除愉快情绪外,高分组在其他3种情绪加工的正确率上显著高于低分组,反应时上则显著短于低分组;ERP结果显示,高分组在P100、N170和LPP三个成分的幅值上均显著高于低分组,而在VPP、P200和N200三个成分的幅值上则显著低于低分组;眼动结果显示,高分组在总注视点个数、注视频率和瞳孔直径上高于低分组,而在眼跳时间和眼跳幅度上则小于低分组。这些结果表明情绪复杂性影响情绪面孔的加工,高情绪复杂性促使个体在情绪信息加工时对情绪类别信息更敏感,且采用更高的加工效率和更优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225.
226.
美国精神病协会(APA)于2010年10月出版了《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实践指南,第3版》.新版指南增加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治疗理念,由三部分(A、B、C)组成.A部分是治疗建议,B部分是背景资料和现有证据评价,C部分是未来研究的问题.每部分均作了相应的的解读.  相似文献   
227.
Drawing on substitutes for leadership theory, we revisit an often taken‐for‐granted assumption that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s a universally positive management practice by examining subordinate‐based aspects atten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followers’ citizenship and taking charge.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196 followers and their leaders situated in 55 workgroups in 2 Chinese organizations, we found that followers’ citizenship and taking charge were not influenced by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when followers perceived leaders as prototypical and were highly identified with their workgroups. Furthermore, following a differential pattern for citizenship and taking charge, followers’ traditionality weakened the relationship with citizenship, whereas followers’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ttenuate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aking charge. Introducing contingencies and specifying their underlying logic broadens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spectrum for both substitutes for leadership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228.
自编异常进食行为问卷对南京地区7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通过分析80名高分被试出现的共同症状来界定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的概念和诊断。研究揭示,界定亚临床状态,要综合考察个体对身体的态度,体重,异常进食行为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等指标。  相似文献   
229.
基于素质-应激理论考察神经质人格及班级环境对中小学生抑郁的作用机制,对30个班级共93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多层分析结果显示:(1)中小学生抑郁存在显著的班级聚集效应;(2)神经质人格正向预测中小学生抑郁,班级人际环境、班级学习环境均负向预测中小学生抑郁;(3)班级学习环境跨层调节神经质人格与中小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即积极的班级学习环境削弱了神经质人格对中小学生抑郁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教学制度下的班级学习环境在中小学生抑郁预防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0.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attachment, social support and resilience o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symptoms in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One hundred fifty-two HIV+ adults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ttachment anxiety had a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 on PTSD symptoms and impacted PTSD symptoms indirectly though associations with social support and resilience. Attachment avoidance could also be considered a distal risk factor of PTSD symptoms via the mediat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resilience.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dentifying trauma and PTSD symptoms in people affected by HIV/AIDS and suggest that people with attachment anxiety and low social support resources might be at high risk for PT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