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王球 《哲学研究》2012,(10):71-77,90,128,129
<正>2009年,一份来自著名哲学网站"哲文集锦"(Philpapers)的调查显示,在英美哲学界,支持物理主义的学者占据了半壁江山。①尽管如此,物理主义者从未获得一般性的证实,相反,他们需要针对二元论的观点和理由,在具体的问题上实施具体的辩护。而主观性(现象意识)、意向性和规范性问题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三大难题。这三者中,物理主义者对意向性的自然化最为自信,对解决知  相似文献   
162.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齐地先民东夷人形成了许多传统的观念,如崇拜观念、敬畏意识、仁爱精神、生命理念等,这些观念对东夷文明乃至中华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从齐地先民东夷人的生命观念、齐地先民东夷人的生命观念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对当今的启迪意义方面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63.
164.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在《河上公章句》中被命名为《守微》,主要论述了圣人“无执”、“欲不欲”故无难易之情、无败失之患,故能辅万物之自然的人生哲理。老子先指出事物在“安”、“未兆”、“脆”、“微”的阶段容易处理的四种情况,告诫人们做事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即在开始之前就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做到胸有成竹、防微杜渐;接着举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发展规律皆由小而大、由近至远的三个例子,告  相似文献   
165.
该文从虚拟情境和心理测量两个方面规划了场帚式、游戏式、投射式三种虚拟情境测验样式;从科学技术层、心理情感层、操作互动层等方面对虚拟情境测验做出心理学分析;文章最后提出创立网络环境下虚拟情境测验的当代数学模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6.
Hopelessnes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cited risk factors for suicidal behaviors. However, several retrospective studies suggest that hopelessness, whil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suicide ideation, does not distinguish attempters from ideators without attempts.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utilize a prospective design to disambiguate the relationship of hopelessness to ideation versus attempts. Participants were 142 depressed patients followed up over 10 years. Hopelessness and suicidality (ideation and attempts) were assessed using validated questionnaires and structured interviews. Both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hopelessness was higher among those reporting any suicidality (ideation or attempts) compared with nonsuicidal individuals. However, hopelessness failed to meaningfully distinguish attempters from ideators in both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analyses. Taken together with results from previous studies, our findings suggest hopelessness is best conceptualized as a risk factor for suicide ideation but not progression from ideation to attemp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