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7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周梅花  刘爱伦 《心理科学》2005,28(1):117-121
本研究目的探讨词频、易接近性和词表序列成分对近因效应的影响及其原因。两个实验以不同词频和不同易接近性的中文词为材料,运用直接自由回忆程序和操纵词表的组成成分,探讨近因效应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词频对近因效应的作用受词表序列成分的影响,对于纯的词表,高频词回忆的比例比低频词更高,对于混合词表,低频词回忆的比例比高频词更高,但是词的易接近性不影响近因效应且不受词表序列成分影响。文章最后对近因效应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12.
中文笔迹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加艳  郑全全  时勘 《心理科学》2005,28(2):442-443,441
对中文笔迹分析研究进展的探讨有利于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笔迹分析的概念和可行性,重点从笔迹与人格、笔迹与性别等方面介绍了中文笔迹分析的实证研究。最后,讨论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13.
大五人格和工作绩效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任国华  刘继亮 《心理科学》2005,28(2):406-408
人格和工作绩效关系的探究正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主题。本文围绕人格对工作绩效的预测力、影响人格和绩效的中介变量、人格与关系绩效、人格与管理绩效等方面,对大五人格和工作绩效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914.
关于毛泽东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元 《学海》2006,5(4):97-103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源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晚年错误总的思想理论根源。毛泽东何时开始形成这个思想,在理论界似乎形成了一种定论: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确处理》)中,就开始形成或已经形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认为《正确处理》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提供理论根据的,最早见之于“文化大革命”中。例如,1975年张春桥在其《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一文中就说,毛主席在这部著作中,“奠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张文的…  相似文献   
915.
儒墨在公共伦理规范上的转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萍 《学海》2006,(5):105-109
论文从社会秩序层面探讨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四家在公共规范上的理论转接,以确证孔墨之间与孟荀之间并非对立而不相容。在实质意义上,墨荀并没有否定孔孟的个体内圣之道,而是进一步拓展了社会群体道德实践方法,从孔孟所重的个体心性修养转接为人际间“客观”、“行成”的规范要求。这为中国传统伦理的转接和当代社会伦理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16.
刘法民 《哲学动态》2006,10(11):57-60
近些年来,一种新的美学研究门类正在我国悄然兴起,它便是有关怪诞的美学研究与探讨。一怪诞的美学源流与发展美学关于美有两种分类,其中若以形态特征为标准,美可分为优美、崇高、悲剧、滑稽、怪诞五类。所谓怪诞的美学,就是以怪诞审美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怪诞范畴研究,怪诞的美学是在西方发生发展起来的。公元1500年左右,在罗马城一座叫“尼禄金屋”的地下室及走廊里,发现了一种当时人都未见过的有着奇特风格的古代装饰画,由于这种画是在洞穴(grotta)中发现的,人们就在这个词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词“grottesco”(即怪…  相似文献   
917.
刘洪生 《哲学动态》2006,2(6):13-17
总体运动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人们对“总体”的认识,大体上走过了从总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总体这样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继承古代朴素总体观、批判唯心主义总体观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总体观,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创造。在当代,人们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世界和事物的总体性和复杂性。研究马克思主义总体观,研究世界和事物总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世界的总体运动人类世界包括自然物质世界、人类…  相似文献   
918.
唐五代文言小说中的虎故事的形成和传播,与故事发生地的动物崇拜有密切关系,故事的要件也遵循巫术思维的基本原则。虎在人形与兽形之间的自由幻化、人性与兽性的双重性格特质,是以原始宗教动物崇拜“人虎同体”思维为基础的;以毛发、爪甲、衣物、鲜血等制作替罪物的观念,也是巫术的主要特点。虎故事的形成有一个民间传播的基础,从而也烙上了民间文学的烙印。  相似文献   
919.
继承自家文化的道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普遍的心理历程,陈撄宁创立仙学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极其缺乏的近现代史上,其“提倡仙学,舍我其谁”的豪迈气魄和以道为本、仙道救国的思想体现了他作为近现代史上道家文化大师勇于担当的主体自觉之道统论色彩,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宏大声音。  相似文献   
920.
刘志 《中国道教》2006,(1):24-27
《阴符经》全篇虽然只有三、四百字,但是文章说理透彻、言简意赅,内容精微深奥,在道教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就变化观来说,“阴符经”这一题目又可理解为默契自然造化之道,文章所阐述的也是“天人合发、万变定基”①的道理。其中“机”是变化的关键,认为天、地、人的一动一静,都含有天机。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造化之天机。一、观察自然造化的天机首先,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就成为默契造化的基础。《阴符经》第一句话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事物变化的奥妙并不是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存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