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张智君  沈昉  朱伟  唐日新 《心理科学》2005,28(2):368-370
以高结构化中文信息为实验材料,探讨文本组织和结构化水平对信息搜索的影响。以文本组织形式为自变量,以材料的结构化水平为控制变量,以搜索时间和迷路指数为因变量。结果发现:线性文本的搜索时间显著长于低层次的超文本,但迷路程度显著低于所有类型的超文本;3种超文本无显著差异;对层次型超文本来说,4层次的搜索时问显著短于11层次。综合以前研究的结果提出,信息结构化水平虽然对层次深度的效应具有调制作用,但并不是影响超文本信息搜索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2.
视障学生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字材料记忆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兴昌  朱亚辉  谢锐 《心理科学》2005,28(2):470-472,460
本实验采用3×2×2×2的四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加工分离程序(PDP)的包含和排除测验,计算意识和无意识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⑴在不同的材料类型上,意识和无意识贡献差异极其显著,意识的贡献低于无意识的贡献;⑵视障学生和正常学生意识和无意识贡献之间差异不显著;⑶年龄因素的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893.
自我参照加工中的频率作用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朱滢 《心理科学》2005,28(3):643-645
本实验在三种加工水平下考察了自我参照加工和频率作用二重性的关系,实验分为回忆部分和再认部分,三组被试分别进行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一般语义加工,再认测验包括R/K判断。结果发现,在一般的回忆和再认模式下,自我参照加工中的频率作用二重性依然存在,即回忆中高频词的成绩优于低频词,而再认中低频词的成绩优于高频词;但在R/K判断上,对于低频词,无论哪一种参照加工的R都大于K,但对于高频词,只有自我参照加工的R仍大于K。最后,本文从自我参照加工的独特性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4.
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谭小宏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05,28(4):991-994
责任心是一种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重要人格特质。责任心已经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已有的大量研究探讨了责任心的概念、结构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并开发出了一批责任心的测量工具。我国的责任心研究应在建立中国化的责任心结构模型及测量问卷、探讨责任心的作用机制以及培养责任心的有效方法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95.
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应用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丽萍  袁加锦  李红 《心理科学》2011,34(4):813-818
与真实记忆一样,错误记忆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正性心境下,个体会有更多的错误记忆;(2)个体对负性刺激更易产生错误记忆;(3)错误记忆存在着心境一致性效应。这些研究结果在临床治疗和司法鉴定等方面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1)避免心境一致性效应;(2)根据心境状态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3)移植负性错误记忆治疗成瘾行为;(4)根据情绪体验辨别记忆的真伪。未来的研究在深入探讨情绪影响错误记忆的理论机制的同时,可以立足于两者的交互作用进行更多应用性的研究,以扩大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6.
朱旭  江光荣  于丽霞  王铭 《心理科学》2011,34(4):981-986
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当事人为样本,对国外两种广泛使用的工作同盟测量工具WAI-S和WAI-SR的结构和测量学指标进行检验。结果发现,WAI-S和WAI-SR的任务一致与目标一致两个维度的相关较高,分别为0.71和0.74;WAI-S和WAI-SR的一因素、二因素和三因素结构均没有得到充分支持;WAI-SR与咨询效果的相关不显著。WAI-S和WAI-SR的结构不能很好反映其所依据的理论假设,提示在对测量工具进行改进的同时,还需要对工作同盟的理论结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97.
通过采用延迟满足决策任务,要求儿童分别为自己和他人做出决策,本研究考察了观点采择因素对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的影响。实验一选取3岁和4岁儿童各40名,结果发现3岁儿童和4岁儿童在为自己选和为他人选两种条件下的表现均无显著差异,都倾向于做出延迟选择。实验二选取3岁和4岁儿童各60名,在为他人的选择中进一步区分了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并增加了观点采择测验任务。结果发现,4岁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下为他人选择时分别表现出了与为自己选择不同的决策趋势;3岁儿童尚未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在各种不同观点提示条件下为自己和为他人做选择时差异均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观点采择能力对儿童情感决策的影响是发展性的。随着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能够确立正确的延迟动机,为他人做出有效的决策。  相似文献   
898.
科学界关于“原型启发”催化创造发明中顿悟发生的事例十分普遍, 从中国的“鲁班从带齿边的茅草中得到启发而发明锯子”的传说, 到“瓦特从沸腾的开水壶上受到启发而发明蒸汽机”的经典故事, 都说明“原型启发”是创造发明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然而, 由于创造发明思维过程的复杂性, 国内外关于创造性思维脑机制的研究还停留在非科学问题解决的研究上。依据科学家运用原型启发而成功发明创造的最新实例, 项目组编制了《创造发明实验问题材料库》, 并计划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事件相关电位(ERP)作为技术手段系统探讨原型启发催化创造发明中顿悟发生的脑机制, 例如, 原型激活和启发信息利用的脑机制、问题意识下灵感捕捉的脑机制以及原型知识表征、动机与情绪状态、大脑工作状态等因素对原型启发影响的脑机制。该研究的开展, 对理解人类的创造性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培养和激发人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99.
郭力平  郝俊  朱文佳 《心理科学》2012,35(4):882-888
本研究采用表征理解任务和规则学习任务,通过比较真人互动、视频拟互动和视频非互动三种条件下年幼儿童的学习效果,考察拟互动在2-5岁儿童视频学习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岁儿童的视频学习存在视频缺陷现象,2.5岁到5岁儿童的拟社会互动视频学习效果明显,优于非互动视频学习,与真人互动学习相当。2.5岁至4.5岁是拟互动视频学习的最佳年龄。  相似文献   
900.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of fMRI to test assumptions about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models of complex cognitive tasks. If the components of a model can be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brain regions, one can make predictions for the temporal course of the BOLD response in these regions. An event-locked procedure is described for dealing with temporal variability and bringing model runs and individual data trials into alignment.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testing the model are described that deal with the scan-to-scan correlations in the errors of measurement of the BOLD signal. This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using a "sacrificial" ACT-R model that involves mapping 6 modules onto 6 brain regions in an experiment from Ravizza, Anderson, and Carter (in press) concerned with equation solving. The model's visual encoding predicted the BOLD response in the fusiform gyrus, its controlled retrieval predicted the BOLD response in the lateral inferior prefrontal cortex, and its subgoal setting predicted the BOLD response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On the other hand, its motor programming failed to predict anticipatory activation in the motor cortex, its representational changes failed to predicted the pattern of activity in the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and its procedural component failed to predict an initial spike in caudate.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power of such data to direct the development of a theory of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both at the level of a specific task model as well as at the level of the cognitive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